非相干超宽带系统中的自适应同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超宽带同步算法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超宽带同步算法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 | 第9-10页 |
·超宽带同步算法的发展及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3-14页 |
2 超宽带系统模型 | 第14-27页 |
·超宽带无线电信号 | 第14-22页 |
·跳时超宽带信号 | 第15-17页 |
·直接序列超宽带信号 | 第17-20页 |
·差分跳时超宽带信号 | 第20-22页 |
·超宽带无线接收机模型 | 第22-27页 |
·跳时超宽带信号接收机模型 | 第22-24页 |
·直接序列超宽带接收机模型 | 第24-25页 |
·差分跳时超宽带接收机模型 | 第25-27页 |
3 超宽带的同步技术及新的同步方法 | 第27-41页 |
·同步技术简介 | 第27-29页 |
·同步分类 | 第27-28页 |
·捕获和跟踪 | 第28-29页 |
·基于相干检测的超宽带同步方法 | 第29-36页 |
·超宽带相干接收机模型 | 第29-30页 |
·超宽带的捕获方法 | 第30-32页 |
·串行搜索法 | 第32页 |
·随机搜索法 | 第32-33页 |
·比特反转搜索法 | 第33-34页 |
·各搜索算法平均捕获效率比较 | 第34-35页 |
·比特反转方法的拓展 | 第35-36页 |
·基于非相干检测的超宽带同步方法 | 第36-41页 |
·超宽带非相干接收机模型 | 第36-37页 |
·自适应同步差分接收机 | 第37-39页 |
·新的自适应同步方法 | 第39-41页 |
4 新的自适应同步方法分析与仿真 | 第41-52页 |
·信息量分析 | 第41-42页 |
·同步过程状态转移分析 | 第42-43页 |
·系统仿真模型 | 第43-45页 |
·门限选择与错误检测概率 | 第45-48页 |
·搜索效率 | 第48-50页 |
·系统误码率 | 第50-51页 |
·系统评价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