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探讨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探讨问题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概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关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关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三、相关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三、相关材料处理 | 第19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划分与现状分析 | 第23-40页 |
第一节 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类型 | 第23-27页 |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 第23-26页 |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各阶段特点与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一、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划分 | 第27-28页 |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特点 | 第28-37页 |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 第37-40页 |
一、提升上海都市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 第37页 |
二、优化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配置结构 | 第37-38页 |
三、推动都市旅游产品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 第38-39页 |
四、优化都市旅游的综合环境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 | 第40-51页 |
第一节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模式转型的意义 | 第40-45页 |
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内涵 | 第40-41页 |
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意义 | 第42-45页 |
第二节 从 A模式到 B模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 | 第45-51页 |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A模式及其缺失 | 第45-47页 |
二、B模式: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 | 第47-51页 |
第四章 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与开发主体 | 第51-65页 |
第一节 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 | 第51-58页 |
一、旅游资源产品化内涵及其作用机制 | 第51-52页 |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RMP分析 | 第52-56页 |
三、旅游资源产品化的基本路径—以外滩开发为例 | 第56-58页 |
第二节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 | 第58-61页 |
一、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的构成 | 第59-60页 |
二、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 第60-61页 |
第三节 政府角色的转型 | 第61-65页 |
一、政府管理体制转型 | 第61-62页 |
二、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 | 第62-64页 |
三、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及存在问题 | 第65-73页 |
第一节 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 | 第65-69页 |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65-66页 |
二、城市化过程加速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三、城市国际化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67-68页 |
四、服务数字化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影响 | 第68页 |
五、生活休闲化的全面来临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 第68-69页 |
第二节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第69-73页 |
一、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冲突 | 第69-70页 |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失衡 | 第70-71页 |
三、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程度较低 | 第71-72页 |
四、行政区划对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制约 | 第72-73页 |
第六章 建议与展望 | 第73-78页 |
第一节 对策与建议 | 第73-77页 |
一、正确处理好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 第73-74页 |
二、促进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 | 第74-75页 |
三、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综合开发与整合 | 第75-76页 |
四、转变政府角色 | 第76-77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77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