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站地铁工程中对既有桥梁的综合保护技术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国内现状 | 第8页 |
·国外现状 | 第8-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国贸站地铁工程简介 | 第13-17页 |
·工程描述 | 第13-14页 |
·站区、桥区工程历史 | 第14-15页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地铁施工的施工方案分析 | 第17-26页 |
·国贸站施工方案比选 | 第17-18页 |
·常用工法的适用性分析 | 第17页 |
·洞桩法的优势及适用性 | 第17-18页 |
·国贸站设计施工要点 | 第18-26页 |
·洞桩法地下洞室的施工步骤 | 第18-20页 |
·洞桩法地下洞室的受力特点 | 第20页 |
·洞桩法地下洞室设计计算与分析 | 第20-25页 |
·洞桩法地下洞室结构计算条件及步骤 | 第20-22页 |
·洞桩法地下洞室结构计算结果分析 | 第22-25页 |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地铁施工对地层和既有桥梁的影响分析 | 第26-34页 |
·力学模型与参数 | 第26页 |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26-31页 |
·西北风道附近地层沉降和桥基沉降的分析和预测 | 第31-34页 |
第五章 桥梁保护 | 第34-59页 |
·国贸桥现状调查 | 第34页 |
·既有桥梁基础承载力损失分析预测与控制措施 | 第34-36页 |
·估算的原则 | 第34-35页 |
·桩周摩阻力失效和出现负摩阻力的范围 | 第35页 |
·桩周摩阻力的损失量 | 第35页 |
·桩周摩阻力损失的补偿 | 第35-36页 |
·控制措施 | 第36页 |
·桥梁基础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 | 第36-38页 |
·标准制定的依据 | 第36-37页 |
·控制标准的组成 | 第37页 |
·总体控制指标 | 第37页 |
·阶段控制指标 | 第37页 |
·补充说明 | 第37-38页 |
·桥梁评估保护体系 | 第38-41页 |
·桥梁基础保护的原则 | 第38页 |
·桥梁基础保护需要考虑的因素 | 第38-39页 |
·防护等级的划分 | 第39-41页 |
·分区和分阶段保护 | 第41页 |
·防护级别的确定及升级依据 | 第41页 |
·加固的时机 | 第41页 |
·动态设计、施工及反馈 | 第41-58页 |
·国贸站主要加固方案及措施 | 第41-42页 |
·国贸站具体实施方案及分析 | 第42-58页 |
·西北风道过短桩地段方案 | 第43-52页 |
·换乘通道过桥桩地段方案 | 第52-57页 |
·其他地段过桥桩方案 | 第57-58页 |
·施工组织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国贸站顺利建成、国贸桥使用正常 | 第59页 |
·洞桩法在10 号线推广 | 第59页 |
·桥桩保护分级标准及保护原则在地铁领域获得推广 | 第59-60页 |
·社会经济效益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