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 | 第7-9页 |
(一) 组织日趋严密 | 第7页 |
(二) 与腐败现象相互渗透 | 第7-8页 |
(三) 出现国际化趋势 | 第8页 |
(四) 装备精良,智能化程度提高 | 第8-9页 |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它犯罪组织的区别 | 第9-12页 |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组织 | 第9-10页 |
(二)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集团 | 第10-11页 |
(三)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 | 第11页 |
(四)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非法武装团体 | 第11页 |
(五)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 | 第11-12页 |
三、我国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司法认定 | 第12-29页 |
(一)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第12-16页 |
(二)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 第16-22页 |
(三)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第22-29页 |
四、世界各国及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概览及立法特点 | 第29-36页 |
(一) 世界各国及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概览 | 第29-34页 |
1、美国 | 第29-30页 |
2、日本 | 第30-31页 |
3、德国 | 第31页 |
4、香港 | 第31-32页 |
5、澳门 | 第32-33页 |
6、台湾 | 第33-34页 |
(二) 世界各国及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34-36页 |
1、主体为一般主体 | 第34页 |
2、主观方面表现为目的犯 | 第34页 |
3、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犯 | 第34-35页 |
4、刑事制裁方面特别严厉 | 第35-36页 |
五、我国现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 第36-41页 |
(一) 我国现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缺陷 | 第36-37页 |
1、罪名的规定缺乏完备性 | 第36页 |
2、法条的设置缺乏针对性 | 第36-37页 |
3、刑罚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 第37页 |
(二) 我国现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37-41页 |
1、增设有关新罪 | 第37-38页 |
2、修改法定刑,提高量刑幅度,增设财产刑 | 第38页 |
3、构建“反黑”司法程序 | 第38-40页 |
4、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 第40-41页 |
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 | 第41-44页 |
(一) 加大对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公职人员的惩处力度 | 第41-42页 |
(二) 加强国际警方的合作 | 第42页 |
(三) 依法推进打黑斗争,缩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生存空间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