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论 | 第9-23页 |
| ·研究流程图 | 第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 ·对患者的意义 | 第12页 |
| ·对医学专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对医疗行业管理的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4页 |
| ·系统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4页 |
| ·模型分析法 | 第14页 |
| ·本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 | 第14-18页 |
| ·360度反馈评价的含义 | 第14-15页 |
| ·360度反馈评价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 ·基于互联网360度反馈评价的特点 | 第16-17页 |
| ·基于互联网360度反馈评价的优点 | 第17页 |
| ·基于互联网360度反馈评价评价的缺点 | 第17-18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与医院内部考核体系的比较 | 第18-19页 |
| ·二者相同点 | 第18页 |
| ·二者不同点 | 第18-19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的创新方面 | 第19-23页 |
| ·评价是以调动医学专家内在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 | 第19-20页 |
| ·评价以成就展示和鼓励表彰为目的 | 第20-21页 |
| ·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 第21页 |
| ·评价结果的多样性 | 第21-23页 |
| 第2章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3-4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3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23-24页 |
| ·文献资料 | 第24-36页 |
| ·社会评价理论 | 第24-28页 |
| ·精神激励理论 | 第28-33页 |
| ·互联网传播理论 | 第33-36页 |
| ·医学专家特点分析 | 第36-38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38-41页 |
| 第3章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方案设计 | 第41-55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安排 | 第42-45页 |
| ·设计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 第42-43页 |
| ·评价指标分类 | 第43页 |
|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方法 | 第43-45页 |
| ·指标权重的安排原则 | 第45页 |
| ·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 第45-52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47页 |
| ·专家咨询法 | 第47页 |
| ·简单比较加权法 | 第47-49页 |
| ·各项指标权重说明 | 第49-52页 |
| ·数据资料的采集 | 第52-53页 |
| ·专家履历资料的主动式收集 | 第52-53页 |
| ·社会成员评价的开放式收集 | 第53页 |
| ·新闻媒体等信息的收集 | 第53页 |
| ·医学专家评价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 第53-55页 |
| 第4章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信度效度分析 | 第55-65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误差分析及预防措施 | 第55-60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误差分析 | 第55-56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误差的负面影响 | 第56-57页 |
| ·减少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误差的系统对策 | 第57-60页 |
|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60-62页 |
| ·确保评价系统信度效度的措施 | 第62-63页 |
| ·事前控制措施 | 第62-63页 |
| ·事中控制 | 第63页 |
| ·事后的控制 | 第63页 |
| ·反馈完善机制 | 第63页 |
| ·医学专家对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的评价 | 第63-65页 |
| 第5章 研究的结论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有待于深入研究问题 | 第66页 |
| ·研究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件A 医学专家社会评价系统参数表 | 第71-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