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 | 第1-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二、重庆市中小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调查 | 第15-27页 |
(一) 问卷的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6-27页 |
三、调查结果的讨论 | 第27-36页 |
(一) 发展性教师评价得到普遍认可,但奖惩性教师评价仍占有重要地位 | 第27-29页 |
(二) 教师被动参与,主体地位受到忽视 | 第29-31页 |
(三) 教师的个体差异未受到重视 | 第31-33页 |
(四) 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教师评价,领导评价起主导作用 | 第33-34页 |
(五) 城乡实施教师评价存在着差异,城镇状况要好于农村 | 第34-35页 |
(六) 一般教师与管理者对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认同存在差别 | 第35-36页 |
四、中小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建议 | 第36-39页 |
(一) 整合奖惩与发展 | 第36页 |
(二) 学校实行“走动管理”,增强领导与教师间的交流 | 第36-37页 |
(三) 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 第37页 |
(四) 合理运用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 | 第37-38页 |
(五) 增强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 第38-39页 |
五、结论与问题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