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导论 | 第14-2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选题背景与现实意义 | 第14-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股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般性分析 | 第17-19页 |
·关于股市财富效应的不同观点 | 第19-21页 |
·主要实证研究文献比较 | 第21-24页 |
·基本假设、方法与框架 | 第24-27页 |
·基本假设:货币非中性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5-27页 |
2 财富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 | 第27-52页 |
·财富的界定 | 第27-33页 |
·财富的定义与类型 | 第27-30页 |
·财富观的发展:从物质财富观到虚拟财富观 | 第30-33页 |
·股市功能演进与股市财富效应 | 第33-39页 |
·股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33-34页 |
·从股市的功能演进看财富效应 | 第34-37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理论演进:主流经济学的分析 | 第37-39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内涵与特征 | 第39-46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内涵 | 第39-40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40-41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来源 | 第41-43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特征 | 第43-46页 |
·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与汇率波动的财富效应 | 第46-50页 |
·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 | 第47-48页 |
·房地产财富效应与股市财富效应的差异 | 第48-50页 |
·汇率波动的财富效应 | 第50页 |
·其他财富效应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股市财富效应:基于货币需求与消费函数的理论描述 | 第52-76页 |
·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财富与财富效应 | 第52-56页 |
·费雪方程式 | 第53页 |
·剑桥方程式 | 第53-54页 |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第54页 |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 第54-56页 |
·泰勒规则 | 第56页 |
·消费函数概览与早期研究 | 第56-59页 |
·消费函数概览 | 第56-58页 |
·消费函数的早期研究 | 第58-59页 |
·持久收入、生命周期消费函数中的财富效应 | 第59-63页 |
·不确定条件下消费函数中的财富效应 | 第63-69页 |
·随机游走假说中的财富效应 | 第63-66页 |
·不确定性下的消费:以泽尔德斯预防性储蓄理论为例 | 第66-69页 |
·消费和风险资产:纳入股市的消费函数 | 第69-73页 |
·回归传统:现代消费函数的综合分析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4 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渠道、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 | 第76-102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渠道 | 第76-81页 |
·传导渠道 | 第76-80页 |
·简要评述 | 第80-81页 |
·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基础因素 | 第81-88页 |
·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因素:研究回顾 | 第81-82页 |
·股市整体规模——证券化率 | 第82-85页 |
·家庭股票财富规模 | 第85-88页 |
·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不确定性因素与外部因素 | 第88-94页 |
·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不确定性 | 第88-89页 |
·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外部因素与指标 | 第89-94页 |
·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货币政策因素及指标 | 第94-96页 |
·总市值占银行总贷款比率 | 第94页 |
·总市值占货币供给量的比率 | 第94-96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96-101页 |
·股市财富效应评价指标的意义 | 第96页 |
·GDP 对股价变化的弹性系数 | 第96-97页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变化对股价变化的弹性系数 | 第97-98页 |
·储蓄对股价变化的弹性系数 | 第98-100页 |
·消费者信心变化的弹性系数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5 股市财富效应对居民资产选择与消费行为的影响 | 第102-130页 |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 第102-104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居民储蓄行为 | 第104-109页 |
·研究回顾 | 第104-106页 |
·股市财富效应影响居民储蓄的一般机理 | 第106-109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居民住宅消费、投资行为 | 第109-115页 |
·研究回顾 | 第109-110页 |
·股市财富效应影响居民住房消费、投资行为的机理分析 | 第110-113页 |
·股市财富效应影响住房消费的实证研究 | 第113-115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消费信贷 | 第115-123页 |
·文献回顾 | 第115-116页 |
·股市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信贷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消费信贷:美国经验分析 | 第118-122页 |
·我国股市与消费信贷 | 第122-123页 |
·股市财富、房产与储蓄影响消费的计量分析 | 第123-128页 |
·建立模型 | 第123-124页 |
·数据、计量分析结果以及说明 | 第124-12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6 股市财富效应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 第130-155页 |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 第130-135页 |
·股市财富效应的进一步拓展:财富积累与位置消费 | 第130-132页 |
·股市价格波动与企业投资的相关性 | 第132-135页 |
·股价波动如何影响投资——投资理论演进的逻辑 | 第135-141页 |
·古典投资理论 | 第135-136页 |
·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 | 第136-137页 |
·现代投资理论 | 第137-141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企业投资行为 | 第141-146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q 效应 | 第141-144页 |
·股市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效应 | 第144-145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企业投资: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分析 | 第145-146页 |
·股市财富效应与企业行为:基于位置消费的分析 | 第146-15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6-148页 |
·ESO 制度之下报酬函数中的财富效应作用 | 第148-152页 |
·追求股市财富效应的ESO 报酬函数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 第152-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5页 |
7 股市财富效应冲击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 | 第155-181页 |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 第155-16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5-156页 |
·股市财富效应冲击的内涵与定位 | 第156-157页 |
·短期冲击、经济波动与长期增长 | 第157-160页 |
·股市冲击、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60-161页 |
·一般机理:资本市场、股价波动与经济波动 | 第161-166页 |
·股市危机与金融危机 | 第161-162页 |
·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的传导渠道 | 第162-166页 |
·股市财富效应冲击与经济波动 | 第166-170页 |
·股市财富效应冲击的源泉 | 第166-168页 |
·财富幻觉、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 | 第168-170页 |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冲击与长期增长 | 第170-180页 |
·短期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70-172页 |
·股市财富效应冲击影响经济长期增长路径的机制 | 第172-173页 |
·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短期冲击影响长期增长案例 | 第173-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180-181页 |
8 股市财富效应的监控与管理 | 第181-216页 |
·股市调控的必要性与争议 | 第181-185页 |
·股市监控与管理的内涵 | 第181-183页 |
·股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第183-184页 |
·关于股市监控与管理的争议 | 第184-185页 |
·股票市场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 | 第185-189页 |
·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供求视角 | 第185-187页 |
·政府调控股市的目标区:政府“卖权”与“买权” | 第187-189页 |
·股市监管的国际经验 | 第189-196页 |
·20 世纪之前的股市危机 | 第189页 |
·大萧条的经验与教训 | 第189-191页 |
·1987 年美国股市危局的监管经验 | 第191页 |
·美联储抵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股市泡沫的经验 | 第191-193页 |
·20 世纪90 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监管失误 | 第193-195页 |
·1998 年香港政府成功阻击投机者 | 第195页 |
·简要总结 | 第195-196页 |
·股市间接调控手段与调控指标体系 | 第196-207页 |
·货币政策调控及相关调控指标 | 第196-203页 |
·财政政策调控及相关调控指标 | 第203-207页 |
·中国股市间接调控机制的构建 | 第207页 |
·直接调控手段与辅助手段 | 第207-215页 |
·直接入市干预机制 | 第207-209页 |
·辅助调控手段 | 第209-211页 |
·我国股票市场直接调控手段与辅助调控手段 | 第211-215页 |
·本章小结 | 第215-216页 |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216-220页 |
·基本结论 | 第216-21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18页 |
·本文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218-220页 |
致谢 | 第220-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38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38-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