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及目标评价
摘 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1章 研究区概况 | 第9-12页 |
·工区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工区概况 | 第9-1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2章 地质格架分析 | 第12-23页 |
·地层格架 | 第12-13页 |
·层序界面的识别 | 第12页 |
·层序单元划分与对比 | 第12-13页 |
·构造格架 | 第13-19页 |
·断裂体系 | 第13-15页 |
·构造单元、构造样式及圈闭类型 | 第15-19页 |
·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特征 | 第19-23页 |
·沙三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19页 |
·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19-20页 |
·东三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20页 |
·东二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20-22页 |
·东一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第22-23页 |
第3章 油气藏静态地质要素分析 | 第23-50页 |
·烃源岩研究 | 第23-24页 |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页 |
·烃源岩及有机碳展布特征 | 第23-24页 |
·烃源岩生烃门限的确定 | 第24页 |
·输导层特征 | 第24-31页 |
·断裂带 | 第24-31页 |
·连通的砂砾岩体 | 第31页 |
·不整合面 | 第31页 |
·储层特征及其展布 | 第31-36页 |
·储集体成因类型 | 第31-32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2页 |
·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特征 | 第32-33页 |
·孔隙类型 | 第33-34页 |
·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演化 | 第34-36页 |
·盖层特征及其展布 | 第36-47页 |
·盖层评价 | 第37-38页 |
·盖层发育特征 | 第38-47页 |
·断层封闭性评价 | 第47-50页 |
第4章 油气藏形成地质作用分析 | 第50-79页 |
·油气生成过程 | 第50-63页 |
·烃源岩演化及分布规律研究原理简介 | 第50-51页 |
·烃源岩分布及演化特征 | 第51-63页 |
·油气运聚作用及运聚模式 | 第63-79页 |
·方法与原理 | 第65-68页 |
·地层流体压力展布及运聚特征 | 第68-77页 |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成藏期次 | 第77-79页 |
第5章 含油气系统特征 | 第79-96页 |
·油源对比 | 第79-84页 |
·原油性质 | 第79-83页 |
·油源对比 | 第83-84页 |
·含油气系统类型及组合特征 | 第84-96页 |
·含油气系统划分原则及方法 | 第84页 |
·含油气系统类型及组合特征 | 第84-96页 |
第6章 勘探目标评价 | 第96-10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111-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