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演进的哲学思考
| 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人性的哲学回顾 | 第14-22页 |
| ·人在哲学中的地位 | 第14-15页 |
| ·中西方人性思想的历史源流探析 | 第15-22页 |
| ·中国关于人性学说的历史追溯 | 第16-18页 |
| ·西方关于人性思想的发展脉络 | 第18-20页 |
| ·马克思对人性思想的发展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人性假设在管理理论中的演进轨迹 | 第22-29页 |
| ·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性假设 | 第22页 |
| ·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性假设 | 第22-25页 |
| ·经济人 | 第23页 |
| ·社会人 | 第23-24页 |
| ·自我实现人 | 第24页 |
| ·复杂人 | 第24-25页 |
|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假设 | 第25-29页 |
| ·创新人 | 第26页 |
| ·资源人 | 第26页 |
| ·目标人 | 第26-27页 |
| ·理性生态人 | 第27页 |
| ·绿色和谐人 | 第27-28页 |
| ·虚拟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人性假设演进的外部动因 | 第29-43页 |
| ·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 | 第29-32页 |
| ·科技进步促成了人的劳动变换 | 第29-30页 |
|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增强了人的创造性能力 | 第30-32页 |
| ·社会经济形态与人的发展 | 第32-37页 |
| ·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 | 第32-33页 |
| ·三大形态下人的发展的不同状态 | 第33-37页 |
| ·分工与人的发展 | 第37-40页 |
| ·劳动分工与劳动者分工 | 第37-38页 |
| ·新式分工对旧式分工的取代 | 第38-40页 |
| ·人的发展与人性假设的演进 | 第40-43页 |
| ·人的发展与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性假设 | 第40-41页 |
| ·人的发展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性假设 | 第41页 |
| ·人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性假设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人性假设演进的内在驱动 | 第43-51页 |
| ·人的需要与人的发展 | 第43-47页 |
| ·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与人的发展 | 第43-44页 |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人的发展 | 第44-47页 |
| ·人性的层面 | 第47-49页 |
| ·人的自然属性 | 第47-48页 |
| ·人的社会属性 | 第48页 |
| ·人的精神属性 | 第48-49页 |
| ·人性与人性假设 | 第49-51页 |
| ·需要与人性假设 | 第49-50页 |
| ·认知和审美需要与人性假设理论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人性假设演进的趋向 | 第51-56页 |
| ·人的解放与人性的复归的必然性 | 第51页 |
| ·人的解放与人性的复归 | 第51-54页 |
| ·自然力量下人的解放——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52页 |
| ·人的社会解放——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52-53页 |
| ·人自身的解放——人与自身本质的和谐 | 第53页 |
| ·人性的复归——全面占有人性 | 第53-54页 |
| ·人性假设演进的趋向 | 第54-56页 |
| ·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日益彰显 | 第54-55页 |
| ·人的个性自由渐获尊重 | 第55页 |
| ·人性假设理论将达到新的常态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