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参政党建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0 绪论第8-11页
 0.1 论文选题意义第8-9页
 0.2 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第9页
 0.3 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与参政党建设的关系第9-11页
1 参政党基本理论概述第11-24页
 1.1 参政党基本理论第11-16页
  1.1.1 参政党基本概念第11-13页
  1.1.2 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13-16页
 1.2 我国参政党建设理论发展历程第16-20页
  1.2.1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参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6-17页
  1.2.2 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参政党建设理论中的开拓与创新第17-20页
 1.3 现阶段加强参政党建设的历史意义第20-24页
  1.3.1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第20-21页
  1.3.2 推进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第21-22页
  1.3.3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第22-23页
  1.3.4 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第23-24页
2 我国参政党建设现状分析第24-36页
 2.1 参政党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实践优势第24-26页
  2.1.1 视角优势第24-25页
  2.1.2 人才优势第25页
  2.1.3 聚合优势第25页
  2.1.4 情感优势第25-26页
  2.1.5 沟通优势第26页
  2.1.6 知情优势第26页
 2.2 参政党建设取得的成绩第26-32页
  2.2.1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第27-28页
  2.2.2 参政党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8-30页
  2.2.3 参政党建设成为优化党执政环境的外部因素之一第30-31页
  2.2.4 参政党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积极因素第31-32页
 2.3 参政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第32-36页
  2.3.1 参政党代表人物资源的弱化性第32-33页
  2.3.2 参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具有的相对滞后性第33-34页
  2.3.3 参政党参政能力水平与执政党执政能力水平的不同步性第34-35页
  2.3.4 参政党团结成员思想认识的复杂性第35-36页
3 新时期参政党建设的对策思考第36-48页
 3.1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第36-37页
  3.1.1 进一步规范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性质和渠道第36-37页
  3.1.2 进一步规范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形式和内容第37页
 3.2 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质量第37-39页
  3.2.1 提高政治协商质量第38页
  3.2.2 提高民主监督质量第38-39页
 3.3 搞好参政党体制创新、理顺参政与执政的关系第39-40页
  3.3.1 搞好参政党体制创新第39页
  3.3.2 理顺参政与执政的关系第39-40页
 3.4 积极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第40-41页
  3.4.1 中国共产党党建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第40页
  3.4.2 中国共产党党建指导原则的科学性第40-41页
 3.5 优化构建参政党党建环境第41-43页
  3.5.1 搞好团结、扩大群众基础第41-42页
  3.5.2 争取执政党的最大支持第42-43页
 3.6 搞好参政党的自身建设第43-48页
  3.6.1 加强参政党成员的思想理论建设第43-45页
  3.6.2 加强参政党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工作第45-46页
  3.6.3 进一步加参政党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第46页
  3.6.4 不断提高参政党自身组织能力建设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M.福斯特:从小说到电影
下一篇:网络交往功能与异化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