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家融资理论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序言第15-22页
 第一节 提出的问题、假设、研究意义与思路第15-19页
 第二节 方法、创新与资料来源第19-22页
第一章 企业家融资理论的演进与发展第22-47页
 第一节 前古典、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家的融资理论第22-25页
  一、坎蒂隆经济思想中的企业家与融资—一个最初的讨价还价的融资模型第22-24页
  二、古典经济学的企业家融资理论第24-25页
  三、总结第25页
 第二节 马克思的企业家融资理论第25-30页
  一、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学说第25-27页
  二、关于借贷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分割第27-28页
  三、论述企业家融资的合约第28-29页
  四、总结第29-30页
 第三节 新古典时期以及奥地利学派的融资理论第30-35页
  一、新古典时期的融资理论第30-33页
  二、奥地利学派的理论第33-35页
 第四节 其他现代融资理论的发展第35-40页
  一、企业的融资理论第35-37页
  二、经理的融资理论第37-40页
 第五节 企业家融资理论的现代发展第40-47页
  一、企业理论是企业家融资理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第40-41页
  二、企业理论的产生第41-42页
  三、不完全合约与控制权第42页
  四、基于企业家控制权的融资理论第42-43页
  五、利益相关者理论第43-47页
第二章 企业家融资谈判的权利根源第47-69页
 第一节 组织租金是企业家融资谈判的对象第47-55页
  一、组织租金的定义第47-49页
  二、组织租金的特性第49-50页
  三、组织租金的根源第50-55页
 第二节 企业家的谈判权利的根源第55-62页
  一、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第55-57页
  二、企业理论的观点—签约者与监督者第57-58页
  三、奥地利学派对企业家谈判力来源的论述第58-62页
 第三节 企业家谈判力与资本家谈判力的区别第62-69页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第63-64页
  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性第64-67页
  三、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方面与物质资本的相同性第67-69页
第三章 企业家与资本家的融资谈判第69-91页
 第一节 企业家的类型与合约选择第69-74页
  一、分成谈判是企业家融资的必要前奏第69页
  二、企业家分成的理论第69-71页
  三、模型证明第71-74页
 第二节 企业家的效用函数第74-80页
  一、以往论述的企业家效用函数第75-78页
  二、企业家的效用函数中的重要变量以及所考虑的因素第78-79页
  三、企业家效用函数构建第79-80页
 第三节 完全合约下的企业家与资本家的谈判第80-84页
  一、完全合约第80-81页
  二、双方的谈判第81页
  三、纳什谈判第81-83页
  四、企业家与资本家的谈判解第83-84页
 第四节 不完全合约下的讨价还价第84-91页
  一、不完全合约的定义第84-85页
  二、讨价还价导致的合约谈判过程第85-86页
  三、谈判合约的分析第86-87页
  四、谈判力的分析第87-89页
  五、我们由此还可以得出几个推论第89页
  六、谈判后果第89-91页
第四章 企业家与资本家的融资合约第91-113页
 第一节 融资的本质第91-96页
  一、资本约束的企业家最关注的是融资问题第91页
  二、受资本约束的企业家必须融资第91-94页
  三、企业家融资谈判中的主要筹码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异性第94-95页
  四、企业家融资理论是建立在企业家理论上的理论第95-96页
 第二节 融资方式对企业家的逆选择第96-102页
  一、企业资金的来源第96-97页
  二、融资的筛选约束机制第97-100页
  三、融资对企业家的筛选模型第100-102页
 第三节 企业家融资特性第102-106页
  一、融资中企业家控制的核心第102-103页
  二、企业家的资金来源更偏重于权益资本,且多是先自有资金,后外来资金第103-104页
  三、以前的融资理论过多的关注企业家代理成本对企业家来说是不必要的第104页
  四、控制权是企业家与资本家的争夺的焦点第104-105页
  五、人力资本应该参与剩余的分配,因此在融资后的控制权分配中,不应该是简单的物质资本的一股一票第105-106页
 第四节 企业家的融资模型第106-109页
  一、融资中的双向选择问题第106-107页
  二、杨其静的模型第107页
  三、基于讨价还价的模型第107-109页
  四、结论第109页
 第五节 制度环境与融资安排第109-113页
  一、制度对融资的影响方面第109-110页
  二、对进入制度障碍因素的分析第110-111页
  三、对企业融资资本退出权缺失的损失第111-113页
第五章 我国企业家的融资研究第113-138页
 第一节 我国企业家的特性第113-120页
  一、我国企业家产生的三次机会第113-116页
  二、我国企业家成长的主要原因第116-117页
  三、我国企业家的古典特性第117-119页
  四、对我国企业家“古典化”的解释第119-120页
 第二节 我国企业家的融资特性第120-124页
  一、现有资金渠道偏好第120-123页
  二、融资偏好透视的特性第123-124页
 第三节 我国资金进入难的制度原因第124-132页
  一、我国融资制度的变迁第124-126页
  二、制度变迁中的问题第126-128页
  三、国外创业投资的相关对比第128-131页
  四、结论第131-132页
 第四节 投资的退出安排第132-138页
  一、国外的经验第132-135页
  二、我国现有的资金退出的情况第135-137页
  三、结论第137-138页
第六章 结论第138-142页
 第一节 企业家融资理论的总结第138-140页
  一、企业家融资理论的演进过程第138-139页
  二、企业家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家的融资活动第139页
  三、企业家的融资制度完善就是要对企业家的创意进行保护第139页
  四、融资的环境建设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第139-140页
 第二节 企业家融资理论继续探讨的问题第140-142页
  一、我国企业家融资理论探讨的不足第140-141页
  二、继续要解决的问题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0页
后记第150-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过程中鞘层时空演化的计算机模拟
下一篇:复杂地质环境因素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