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1页 |
1.1 课题概述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阅读综述 | 第11-19页 |
1.2.1 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的分类 | 第11-12页 |
1.2.2 钢丝绳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简史 | 第12-17页 |
1.2.3 钢丝绳电磁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2 钢丝绳检测的基础知识与原理 | 第21-35页 |
2.1 钢丝绳结构 | 第21-22页 |
2.1.1 钢丝绳的构造 | 第21-22页 |
2.1.2 钢丝绳的类型 | 第22页 |
2.2 钢丝绳断丝缺陷及报废标准 | 第22-25页 |
2.2.1 钢丝绳断丝缺陷的分类及其特征 | 第22-23页 |
2.2.2 钢丝绳断丝数报废标准(摘自 GB5792-86 ) | 第23-25页 |
2.3 无损电磁检测原理 | 第25-29页 |
2.4 钢丝绳的磁化方法 | 第29-30页 |
2.5 检测元件 | 第30-34页 |
2.5.1 感应法 | 第30-31页 |
2.5.2 霍尔效应元件 | 第31-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钢丝绳断丝检测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35-57页 |
3.1 励磁系统 | 第35-37页 |
3.2 检测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 第37-39页 |
3.3 断丝检测传感器 | 第39-41页 |
3.4 前向通道设计 | 第41-42页 |
3.4.1 信号拾取与放大 | 第41-42页 |
3.4.2 模/数转换方式选择 | 第42页 |
3.4.3 电源配置 | 第42页 |
3.5 AD1674A 芯片介绍及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设计 | 第42-50页 |
3.5.1 AD1674A 芯片介绍 | 第42-48页 |
3.5.2 与单片机硬件接口设计 | 第48-50页 |
3.6 液晶显示 | 第50-52页 |
3.7 大容量存储 | 第52-54页 |
3.8 其它电路 | 第54-55页 |
3.9 钢丝绳断丝检测实验 | 第55-56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4 钢丝绳断丝检测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 第57-67页 |
4.1 检测传感器的抗干扰 | 第57页 |
4.2 信号传输通道的抗干扰 | 第57-61页 |
4.2.1 信号采集系统的浮地 | 第58页 |
4.2.2 长线传输的抗干扰措施 | 第58-61页 |
4.3 PCB 板的抗干扰 | 第61-62页 |
4.3.1 合理布置 PCB 板上的元器件 | 第61页 |
4.3.2 走线 | 第61页 |
4.3.3 地线的布置 | 第61-62页 |
4.3.4 电源引脚用电容旁路接地 | 第62页 |
4.4 采样数据的预处理 | 第62-66页 |
4.4.1 五点三次平滑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第62-65页 |
4.4.2 五点三次平滑法程序清单 | 第65-66页 |
4.4.3 五点三次平滑方法的实质 | 第66页 |
4.5 其他抗干扰措施 | 第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钢丝绳断丝检测分析系统的实现与设计 | 第67-77页 |
5.1 断丝判别原理 | 第67-70页 |
5.2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0页 |
5.3 VB 对 Access 操作的实现方法 | 第70-72页 |
5.3.1 Data 控件的常用属性与方法 | 第70-71页 |
5.3.2 MSFlexGrid 控件的常用属性 | 第71页 |
5.3.3 Data 控件与 MSFlexGrid 控件的绑定 | 第71页 |
5.3.4 Data 控件与数据库的关联 | 第71-72页 |
5.4 系统功能介绍 | 第72-76页 |
5.4.1 模块一:预采样 | 第72-73页 |
5.4.2 模块二:钢丝绳参数设置 | 第73-74页 |
5.4.3 模块三:串口参数设置 | 第74页 |
5.4.4 模块四:历史数据分析 | 第74-75页 |
5.4.5 模块五:数据采集 | 第75页 |
5.4.6 模块六:结果显示 | 第75-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6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