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 ·小麦蚜虫的种类与分布 | 第9-10页 |
| ·麦双尾蚜(俄国麦蚜) 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 第9页 |
| ·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 第9页 |
| ·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n padi(Linnaeus) | 第9-10页 |
| ·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Rondai) | 第10页 |
| ·麦无网蚜 Acyrthosiphon dirhodum(Walker) | 第10页 |
| ·蚜虫危害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第10-13页 |
|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第12页 |
| ·麦蚜蜜露危害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第12-13页 |
| ·小麦种质资源抗蚜基因筛选 | 第13-17页 |
| ·小麦品种资源麦蚜抗性研究 | 第13-15页 |
| ·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麦蚜的抗性研究 | 第15-16页 |
| ·小麦抗蚜性鉴定与筛选技术 | 第16-17页 |
| ·小麦抗蚜机制研究 | 第17-23页 |
| ·小麦形态抗蚜性 | 第18-19页 |
| ·生理生化物质抗性机制 | 第19-23页 |
| ·小麦抗蚜性遗传分析 | 第23-24页 |
| ·抗蚜基因标记研究 | 第24-25页 |
| ·RAPD 标记 | 第24页 |
| ·RFLP 标记 | 第24页 |
| ·SSR 标记 | 第24-25页 |
| ·AFLP 标记 | 第25页 |
| ·抗蚜基因工程 | 第25-26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小麦种质资源抗麦长管蚜的特性研究 | 第27-41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30页 |
| ·田间设计 | 第27页 |
| ·麦长管蚜抗性鉴定 | 第27页 |
| ·抗性评价标准 | 第27-28页 |
| ·小麦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调查 | 第28页 |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28-29页 |
| ·PCR 反应、电泳检测 | 第29-30页 |
|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 ·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的鉴定 | 第30-31页 |
| ·形态特征与小麦抗蚜性相关分析 | 第31页 |
| ·C273 抗麦长管蚜基因的遗传研究 | 第31-36页 |
| ·C273 抗麦长管蚜基因的SSR 分析 | 第36页 |
| ·讨论 | 第36-41页 |
| ·小麦种质资源的抗蚜性 | 第36-39页 |
| ·形态特征与麦蚜抗性的关系 | 第39页 |
| ·麦长管蚜的抗性遗传研究 | 第39-40页 |
| ·抗蚜基因资源的利用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