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导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专利制度国际化的法律背景 | 第8-16页 |
第一节 专利制度的法律原理 | 第8-11页 |
第二节 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历史演进 | 第11-16页 |
一、《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开端 | 第11-12页 |
二、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发展 | 第12-16页 |
(一) 专利制度国际化进程中的程序法——专利合作条约(PCT) | 第12-13页 |
(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专利制度国际化由程序性协调向实体性协调的过渡 | 第13-15页 |
(三) 体现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实体法——实体专利法条约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体专利法国际协调中的法律问题 | 第16-41页 |
第一节 授予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 第16-26页 |
一、新颖性的审查 | 第17-21页 |
(一) 新颖性的概念与现有技术的界定 | 第17-19页 |
(二) 宽限期制度 | 第19-20页 |
(三) 抵触申请对新颖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二、创造性的审查 | 第21-23页 |
(一) 创造性的概念(非显而易见性) | 第21页 |
(二) 创造性的判断标准 | 第21-23页 |
(三) 抵触申请对创造性的影响 | 第23页 |
三、实用性的审查 | 第23-26页 |
(一) 实用性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 美国专利制度关于实用性的规定 | 第24-25页 |
(三) 欧洲专利制度关于实用性的规定 | 第25-26页 |
(四) 我国专利制度关于实用性的规定 | 第26页 |
第二节 可授予专利权的主题 | 第26-31页 |
一、欧美可授予专利权的不同主题比较 | 第28-30页 |
(一) 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发明 | 第28-29页 |
(二) 计算机软件 | 第29-30页 |
(三) 商业方法 | 第30页 |
二、我国可授予专利权主题的规定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 | 第31-36页 |
一、美国专利制度对权利要求的解释 | 第31-33页 |
二、欧洲专利制度对权利要求的解释 | 第33-34页 |
三、我国专利制度对权利要求的解释 | 第34页 |
四、SPLT对权利要求的解释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专利与发展”的议题 | 第36-41页 |
一、SPLT的目标和授予专利权的例外 | 第36-38页 |
二、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 | 第38-40页 |
(一) 遗传资源、传统知识与专利保护 | 第38-39页 |
(二) 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来源披露的法律建议 | 第39-40页 |
三、其他与“发展”有关的议题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我国对于专利制度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 第41-48页 |
第一节 我国的专利制度现状及其问题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对我国专利法的修改建议 | 第43-45页 |
一、授予专利的实质性条件 | 第43-44页 |
(一) 新颖性审查标准 | 第43页 |
(二) 创造性审查标准 | 第43-44页 |
(三) 实用性审查标准 | 第44页 |
二、关于专利的强制许可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制订保护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的法律制度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加强对专利权滥用行为的规制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