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4页 |
1 绪论 | 第14-35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6-26页 |
1.2.1 民营经济 | 第16-18页 |
1.2.2 民营企业 | 第18-19页 |
1.2.3 我国民营企业现状 | 第19-20页 |
1.2.4 浙江民营企业现状 | 第20-22页 |
1.2.5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地位和意义 | 第22-26页 |
1.3 本文研究方法综述 | 第26-29页 |
1.3.1 理论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3.2 案例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3.3 探索性研究和现场访谈 | 第27页 |
1.3.4 问卷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1.3.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29-31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9页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29-31页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31-3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2 民营企业技术进步文献综述 | 第35-46页 |
2.1 有关技术进步的概念和定义 | 第35-36页 |
2.2 有关企业规模与创新的关系研究 | 第36-37页 |
2.3 有关企业创新环境的研究 | 第37-38页 |
2.4 有关技术扩散的研究 | 第38-39页 |
2.5 有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 第39-40页 |
2.6 有关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 | 第40-42页 |
2.7 有关民营企业的研究 | 第42-43页 |
2.8 有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研究 | 第43-44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途径分析 | 第46-72页 |
3.1 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途径类别 | 第46-59页 |
3.1.1 内部途径 | 第47-49页 |
3.1.2 外部途径 | 第49-53页 |
3.1.3 合作途径 | 第53-59页 |
3.2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途径的案例研究 | 第59-64页 |
3.2.1 公司背景介绍 | 第60-61页 |
3.2.2 案例研究过程 | 第61-64页 |
3.2.3 案例研究结论 | 第64页 |
3.3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途径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64-71页 |
3.3.1 研究方法 | 第64-65页 |
3.3.2 研究假设 | 第65页 |
3.3.3 数据分析结果 | 第65-70页 |
3.3.4 结论 | 第70-7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4 民营企业技术来源的相关问题研究 | 第72-100页 |
4.1 民营企业技术来源回顾 | 第72-79页 |
4.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民营企业技术来源情况回顾 | 第72-73页 |
4.1.2 80年代中期至90中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情况回顾 | 第73-74页 |
4.1.3 90年代中期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比研究 | 第74-76页 |
4.1.4 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来源现状 | 第76-79页 |
4.2 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信息来源的实证分析 | 第79-88页 |
4.2.1 民营企业技术信息来源的基本情况 | 第80-81页 |
4.2.2 实证研究 | 第81-87页 |
4.2.3 改善浙江民营企业技术信息获得渠道的建议 | 第87-88页 |
4.3 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来源的特征分析 | 第88-93页 |
4.3.1 研究方法和研究假设 | 第88-89页 |
4.3.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89-93页 |
4.4 浙江民营企业购买技术成功率的决定因素 | 第93-98页 |
4.4.1 分析与计划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93页 |
4.4.2 方差分析 | 第93-95页 |
4.4.3 相关分析 | 第95页 |
4.4.4 逻辑回归 | 第95-97页 |
4.4.5 结论 | 第97-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5 技术成熟度及其与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选择的关系研究 | 第100-121页 |
5.1 技术来源的成熟度研究 | 第100-108页 |
5.1.1 科技成果成熟度度量的已有研究 | 第100-102页 |
5.1.2 要素替代问题与科技成果成熟度度量的唯一性 | 第102-105页 |
5.1.3 资源投入量的始点与终点的确定 | 第105-106页 |
5.1.4 合理计算一项科研成果所投入的经费 | 第106页 |
5.1.5 人力资源的标准化问题 | 第106-107页 |
5.1.6 “人.时”量纲所反映的等比例替代问题 | 第107页 |
5.1.7 等成熟度曲面的有限范围问题 | 第107-108页 |
5.2 技术来源成熟度与技术来源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108-120页 |
5.2.1 研究假设 | 第109页 |
5.2.2 研究方法 | 第109-110页 |
5.2.3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购买的决定因素 | 第110-115页 |
5.2.4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自开发的决定因素 | 第115-12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6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障碍因素分析 | 第121-141页 |
6.1 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 | 第121-122页 |
6.2 民营企业技术进步障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122-127页 |
6.2.1 技术能力较低制约民营企业技术进步 | 第122-123页 |
6.2.2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影响民营企业技术进步 | 第123-124页 |
6.2.3 外部宏观环境制约民营企业技术进步 | 第124-125页 |
6.2.4 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制约着民营企业技术进步 | 第125页 |
6.2.5 资金缺乏影响民营企业技术进步 | 第125-126页 |
6.2.6 产权结构影响民营企业技术进步 | 第126-127页 |
6.3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127-134页 |
6.3.1 研究目的与构想 | 第127页 |
6.3.2 研究方法 | 第127-133页 |
6.3.3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133-134页 |
6.4 促进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 第134-140页 |
6.4.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引导,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 第134-135页 |
6.4.2 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资,实行“科教兴省”的战略方针 | 第135-136页 |
6.4.3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 | 第136页 |
6.4.4 民营企业应依据自身条件,选择恰当的技术进步途径,并逐步提高技术实力 | 第136-139页 |
6.4.5 加强民营企业的科学管理 | 第139-14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7 民营企业技术进步中的科技人才管理研究 | 第141-170页 |
7.1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第141-145页 |
7.2 浙江省人力资源特点 | 第145-153页 |
7.2.1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状况 | 第145-148页 |
7.2.2 民营企业对科技人员在技术进步中作用的认识 | 第148-153页 |
7.3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中的人才制约分析 | 第153-158页 |
7.3.1 科技人才总量短缺 | 第153-154页 |
7.3.2 科技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失衡 | 第154-156页 |
7.3.3 科技人才市场化程度缓慢 | 第156页 |
7.3.4 科技人才争夺战竞争激烈 | 第156-158页 |
7.4 浙江民营企业科技人才的实证分析 | 第158-165页 |
7.4.1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158-161页 |
7.4.2 民营企业科技人员特征分析 | 第161-165页 |
7.5 促进浙江民营企业科技人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第165-169页 |
7.5.1 提高浙江民营企业科技人才的满意度 | 第166页 |
7.5.2 浙江民营企业各类人才工作重点 | 第166-169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69-170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70-181页 |
8.1 本文主要观点和结论 | 第170-180页 |
8.1.1 有关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途径 | 第170-171页 |
8.1.2 有关浙江民营企业技术信息来源 | 第171-172页 |
8.1.3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来源特征 | 第172-173页 |
8.1.4 浙江民营企业购买技术成功率的决定因素 | 第173-174页 |
8.1.5 技术来源成熟度概念、度量和计算公式 | 第174页 |
8.1.6 技术成熟度在企业实际技术来源选择时的作用 | 第174-176页 |
8.1.7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障碍因素 | 第176-178页 |
8.1.8 浙江民营企业技术进步中的人才问题 | 第178-180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9页 |
附录一 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研究调查表(一) | 第189-195页 |
附录二 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研究调查表(二) | 第195-197页 |
附录三 浙江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研究调查表(三) | 第197-199页 |
附录四 浙江省民营企业科技人员贡献调查表 | 第199-201页 |
附录五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相关课题和发表的成果 | 第201-203页 |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201页 |
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1-203页 |
致谢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