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校园建设 | 第10-11页 |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校园建设 | 第11-12页 |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校园主要户外空间的概念及背景 | 第13-20页 |
·选择校园主要户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13页 |
·校园主要户外空间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校园主要户外空间的发展背景 | 第14-20页 |
第2章 校园主要户外空间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 第20-23页 |
·校园空间的特殊性 | 第20页 |
·校园空间的复杂性 | 第20页 |
·影响校园空间的因素 | 第20-21页 |
·如何去分析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 | 第21-23页 |
第3章 大学校园主要户外空间的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具体资料的收集与罗列 | 第23页 |
·对比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的范围与对象 | 第24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选择 | 第24-26页 |
第4章 中国大陆部分大学校园案例研究 | 第26-75页 |
·北京大学 | 第26-30页 |
·北京大学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27-28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28-30页 |
·清华大学 | 第30-36页 |
·清华大学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32-36页 |
·同济大学本部 | 第36-40页 |
·同济大学本部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 | 第37-38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38-40页 |
·厦门大学本部 | 第40-46页 |
·厦门大学本部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41-42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42-46页 |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 | 第46-50页 |
·东华大学松江校区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48-50页 |
·华东政法学院松江校区 | 第50-54页 |
·华东政法学院松江校区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51-52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52-54页 |
·上海大学本部 | 第54-58页 |
·上海大学本部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55-56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56-58页 |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 第58-62页 |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59-60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60-62页 |
·广东药学院本部 | 第62-66页 |
·广东药学院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63-64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64-66页 |
·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 | 第66-70页 |
·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67-68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68-70页 |
·中欧商学院 | 第70-74页 |
·中欧商学院总平面及其主要户外空间模式分析 | 第71-72页 |
·主要户外空间的精确尺度分析及问卷 | 第72-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国外部分大学校园主要户外空间案例研究 | 第75-84页 |
·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 | 第75-78页 |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 第78-81页 |
·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 | 第81-84页 |
第6章 基于案例研究基础上的尺度分析与总结 | 第84-91页 |
·校园主要户外空间主要剖面的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研究结果 | 第86-91页 |
后记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注释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5页 |
图片索引 | 第95-97页 |
附录 A 各项数据的对比与分析+问卷结果+空间模式 | 第97-100页 |
附录 B 等比例主要户外空间的取样分析 | 第100-102页 |
附录 C 等比例校园总平面 | 第102-105页 |
附录 D 问卷调查表 | 第105-106页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