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小湾水电站2~#山梁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7-15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边坡稳定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 第15-23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6页 |
| ·坝区地形地貌 | 第16页 |
| ·地层岩性 | 第16-18页 |
| ·地质构造 | 第18页 |
| ·风化卸荷 | 第18-21页 |
| ·风化特征 | 第19-20页 |
| ·卸荷特征 | 第20-2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页 |
| ·地应力演化特征 | 第21-23页 |
| 第3章 2~#山梁边坡岩体结构特征研究 | 第23-41页 |
| ·边坡岩性特点及结构面类型 | 第23-24页 |
| ·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 | 第24-38页 |
| ·IV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 第24-30页 |
| ·V级结构面发育特征 | 第30-38页 |
| ·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分区 | 第38-41页 |
| 第4章 2~#山梁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模式研究 | 第41-57页 |
| ·概述 | 第41-42页 |
| ·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现象分析 | 第42-46页 |
| ·开挖边坡变形响应分析 | 第46-55页 |
| ·表面变形观测 | 第46-53页 |
| ·多点位移观测 | 第53-54页 |
| ·锚索荷载观测 | 第54-55页 |
| ·开挖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模式分析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 第57-74页 |
| ·2~#山梁边坡分析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 ·2~#山梁开挖边坡FLAC3D数值模拟 | 第59-73页 |
| ·开挖前边坡应力场分析 | 第59-62页 |
| ·开挖工况下的位移和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62-72页 |
| ·蓄水条件下的边坡变形稳定分析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边坡综合评价及支护设计建议 | 第74-79页 |
| ·堆积体支护分析 | 第74-77页 |
| ·支护设计方案建议 | 第77-79页 |
| 结论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