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教学设计个案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7-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 第8-1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二) 研究中个案的选择 | 第9-10页 |
(三) 资料收集的方法 | 第10-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 主体性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二) 关于教学设计的发展与研究 | 第14-15页 |
(三) 本论文的研究 | 第15页 |
五、核心概念解释 | 第15-17页 |
(一) 主体、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 | 第15-16页 |
(二) 本文中“教学设计”的定位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成都L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个案研究 | 第17-48页 |
一、走进L 小学 | 第17-20页 |
(一) 发展历程 | 第17页 |
(二) 学校课程改革的历程 | 第17-18页 |
(三) 认识 L 小学的教师 | 第18-20页 |
二、L 小学基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教学设计过程 | 第20-44页 |
(一) 分析学情 | 第20-22页 |
(二) 解读教材 | 第22-25页 |
(三) 确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25-29页 |
(四) 选择和设计学习方式 | 第29-41页 |
(五) 设计学习评价方式 | 第41-44页 |
三、对L 小学教学设计的分析与讨论 | 第44-48页 |
(一) 教学设计的特点 | 第44-46页 |
(二) 该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三部分 思考和建议 | 第48-50页 |
一、主体性教学设计应该以活动为载体 | 第48页 |
二、加强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好教学起点 | 第48-49页 |
三、充分解读教材并明确教学目标 | 第49页 |
四、教学设计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