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2页 |
1.1 数控仿真技术概述 | 第7-10页 |
1.1.1 数控仿真技术提出与分类 | 第7-8页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1.3 存在不足 | 第9页 |
1.1.4 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2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2 数控仿真系统总体方案论证 | 第12-17页 |
2.1 数控仿真系统实现方案选择 | 第12-14页 |
2.1.1 数控仿真系统的几种实现方案 | 第12-13页 |
2.1.2 OpenGL优点 | 第13页 |
2.1.3 选择VC的理由 | 第13-14页 |
2.2 数控仿真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 第14页 |
2.3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4-17页 |
3 数控仿真系统三维几何建模 | 第17-28页 |
3.1 三维造型基础库的建立 | 第17-20页 |
3.1.1 三维造型基础库结构 | 第17-18页 |
3.1.2 COpenGL类 | 第18-20页 |
3.1.3 几何基础模块 | 第20页 |
3.2 机床本体建模 | 第20-25页 |
3.2.1 机床本体几何建模 | 第20-21页 |
3.2.2 机床本体行为建模 | 第21-22页 |
3.2.3 机床本体建模实例 | 第22-23页 |
3.2.4 刀具建模 | 第23-25页 |
3.3 粒子系统建模方法 | 第25-28页 |
4 加工过程动态仿真实现 | 第28-47页 |
4.1 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算法 | 第28-30页 |
4.1.1 基于图像空间离散法的动态仿真 | 第28-29页 |
4.1.2 基于物体空间离散法的动态仿真 | 第29页 |
4.1.3 本课题选用的动态仿真算法 | 第29-30页 |
4.2 数控铣削动态仿真实现 | 第30-39页 |
4.2.1 铣削加工过程仿真简介 | 第30页 |
4.2.2 铣削毛坯离散化和毛坯绘制 | 第30-32页 |
4.2.3 铣削仿真判断、计算过程 | 第32-38页 |
4.2.4 铣削仿真算法验证 | 第38-39页 |
4.3 数控车削动态仿真实现 | 第39-47页 |
4.3.1 车削毛坯离散化 | 第39-40页 |
4.3.2 车削仿真判断、计算过程 | 第40-42页 |
4.3.3 车削毛坯绘制 | 第42-44页 |
4.3.4 螺纹加工仿真 | 第44-47页 |
5 系统动画与真实感处理技术 | 第47-53页 |
5.1 数控仿真动画实现 | 第47-48页 |
5.1.1 数控仿真系统动画技术分析 | 第47页 |
5.1.2 数控仿真双缓存动画实现 | 第47-48页 |
5.2 提高数控仿真场景的真实感和实时性 | 第48-53页 |
5.2.1 OpenGL基础应用 | 第48-50页 |
5.2.2 法向量相关问题处理 | 第50-53页 |
6 数控仿真系统实现及运行实例 | 第53-67页 |
6.1 系统三维仿真模块的辅助功能的实现 | 第53-54页 |
6.2 NC代码解析模块 | 第54-56页 |
6.3 NC模拟面板 | 第56-57页 |
6.4 串口通讯模块 | 第57-58页 |
6.5 数据库模块 | 第58-59页 |
6.6 网络通讯模块 | 第59-62页 |
6.6.1 基于NetMeeting SDK的远程教学模块 | 第59-60页 |
6.6.2 基于OpenGL-ActiveX组件的远程数据发布 | 第60-62页 |
6.7 系统运行实例 | 第62-67页 |
6.7.1 车削仿真软件界面 | 第62-63页 |
6.7.2 加工运行实例 | 第63-6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