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9页
 1.1 选题依据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动态第13-16页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第16-17页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企业理论第19-31页
 2.1 企业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第19-21页
 2.2 现代企业理论第21-31页
  2.2.1 关于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第21-23页
  2.2.2 关于企业的契约理论第23-26页
  2.2.3 关于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第26-28页
  2.2.4 关于企业的企业家理论第28-31页
第三章 企业能力理论第31-41页
 3.1 企业理论的演进第31-32页
 3.2 企业能力理论渊源第32-34页
 3.3 企业能力理论的形成发展第34-38页
 3.4 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第38-41页
第四章 企业能力与核心能力分析第41-71页
 4.1 企业能力分析与测评第41-49页
  4.1.1 企业能力体系分析第41-43页
  4.1.2 企业能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第43-49页
 4.2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与识别第49-56页
  4.2.1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第49-52页
  4.2.2 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第52-56页
 4.3 企业成长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生成第56-59页
  4.3.1 核心能力是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56-58页
  4.3.2 核心能力的生成途径第58-59页
 4.4 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59-64页
  4.4.1 评价企业核心能力的分类指标第59-61页
  4.4.2 企业核心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第61-64页
 4.5 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第64-71页
  4.5.1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兴起背景第64-65页
  4.5.2 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第65-71页
第五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第71-89页
 5.1 企业成长论与企业生命周期论第71-74页
  5.1.1 企业成长与企业生命周期第71-72页
  5.1.2 企业生命模型第72-74页
 5.2 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的界定第74-77页
 5.3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第77-84页
  5.3.1 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第77-81页
  5.3.2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第81-84页
 5.4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撑平台第84-89页
  5.4.1 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个平台第84-87页
  5.4.2 支撑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结构模型第87-89页
第六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89-104页
 6.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第89-92页
  6.1.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第89-90页
  6.1.2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第90-92页
 6.2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92-97页
  6.2.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92-96页
  6.2.2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模型第96-97页
 6.3 我国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状况第97-104页
  6.3.1 我国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第97-101页
  6.3.2 我国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第101-104页
第七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建路径第104-130页
 7.1 基本路径第104-105页
 7.2 流程再造第105-109页
  7.2.1 流程再造的界定第105-106页
  7.2.2 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第106-107页
  7.2.3 流程再造中应注意的问题第107-109页
 7.3 管理变革第109-113页
  7.3.1 管理思想观念的变革第109-111页
  7.3.2 管理组织的变革第111-112页
  7.3.3 管理方法的变革第112页
  7.3.4 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第112-113页
 7.4 资产重组第113-116页
  7.4.1 资产重组的界定第113页
  7.4.2 资产整合第113-116页
 7.5 战略联盟第116-120页
  7.5.1 战略联盟的界定第116-117页
  7.5.2 战略联盟的形式第117-119页
  7.5.3 战略联盟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第119-120页
 7.6 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第120-125页
  7.6.1 技术创新第120-123页
  7.6.2 制度创新第123-125页
 7.7 人力资源管理第125-130页
第八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第130-147页
 8.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的一般规则第130-135页
  8.1.1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识别第130-131页
  8.1.2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规划第131-132页
  8.1.3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第132-133页
  8.1.4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部署第133页
  8.1.5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维护第133-135页
 8.2 多元化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第135-142页
  8.2.1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关系第135-137页
  8.2.2 多元化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第137-138页
  8.2.3 以海尔为例第138-142页
 8.3 技术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第142-147页
  8.3.1 技术性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管理重点第142-143页
  8.3.2 以浪潮集团为例第143-147页
第九章 实证研究Ⅰ:山东省名牌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第147-168页
 9.1 实施名牌战略及其绩效第147-153页
 9.2 名牌企业成长发展的主要经验第153-158页
 9.3 制约名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第158-165页
 9.4 名牌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第165-168页
第十章 实证研究Ⅱ:海尔与青啤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168-199页
 10.1 海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168-183页
  10.1.1 海尔发展概况第168-169页
  10.1.2 海尔的核心能力第169-173页
  10.1.3 海尔的制度创新第173-176页
  10.1.4 海尔的产业扩张发展模式第176-179页
  10.1.5 海尔的营销与服务能力第179-183页
 10.2 青啤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183-199页
  10.2.1 青啤发展概况第183-185页
  10.2.2 青啤公司的核心能力第185-188页
  10.2.3 青啤公司的制度创新第188-191页
  10.2.4 青啤公司的资本运营和资本扩张模式第191-194页
  10.2.5 青啤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第194-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3页
后记第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史研究
下一篇:《人间词话》与《蕙风词话》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