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红外线检测车的研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红外线动态检测车的提出 | 第9-10页 |
·国内外红外线动态检测车的现状和比较 | 第10-12页 |
·国内的现状以及不足 | 第10-11页 |
·国外红外线检测车的现状 | 第11页 |
·研制新型红外线动态检测车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系统特点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系统的特点 | 第13-1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红外线动态检测车系统设计 | 第15-25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5页 |
·总体设计思路 | 第15-16页 |
·总体设计内容 | 第16-17页 |
·系统组成框架设计 | 第17页 |
·各个模块功能设计 | 第17-21页 |
·主控系统 | 第17-18页 |
·GPS接收系统 | 第18页 |
·无线数传接收系统 | 第18-19页 |
·模拟轴箱控制系统 | 第19页 |
·模拟轴箱 | 第19页 |
·模拟车轮控制系统 | 第19页 |
·模拟车轮 | 第19页 |
·探头方位尺控制系统 | 第19-20页 |
·探头方位尺 | 第20页 |
·车辆摆动测量处理系统 | 第20页 |
·车辆摆动测量输入系统 | 第20-21页 |
·系统的接口设计 | 第21-23页 |
·系统的时序配合设计 | 第23页 |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红外线动态检测车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25-46页 |
·温度控制的研究 | 第26-33页 |
·红外线动态检测车温度控制的特点 | 第26页 |
·标准热源的设计 | 第26-27页 |
·温度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27-28页 |
·智能开关控制算法的建模 | 第28-30页 |
·温度控制的误差分析及软件修正补偿 | 第30-32页 |
·温度控制实现的验证 | 第32-33页 |
·探头方位检测的研究 | 第33-38页 |
·探头方位检测的意义 | 第33页 |
·方位检测的几种思路 | 第33-34页 |
·方位检测的设计、实现与验证 | 第34-38页 |
·利用图像系统和识别技术检测车辆摆动 | 第38-43页 |
·图像识别系统的意义 | 第38页 |
·图像识别系统的技术难点 | 第38页 |
·图像识别系统的构成和原理 | 第38-42页 |
·图像识别的算法 | 第42页 |
·图像识别系统的效果和不足 | 第42-43页 |
·利用 GPS结合电子地图进行自动化控制 | 第43-46页 |
·GPS接收机介绍 | 第43页 |
·利用 GPS精确定位的意义 | 第43-44页 |
·GPS与电子地图的结合使用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红外线动态检测车的设计实现 | 第46-64页 |
·系统构成与硬件电路的实现 | 第46-56页 |
·系统构成 | 第46-50页 |
·硬件电路的实现 | 第50-56页 |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6-64页 |
·软件设计的原则 | 第56页 |
·软件设计的思路 | 第56-57页 |
·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 第57-58页 |
·软件主要技术难点 | 第58-59页 |
·软件的实现效果和测试 | 第59-60页 |
·总体软件的框图 | 第60-61页 |
·控温算法的软件实现 | 第61-62页 |
·方位尺波形识别软件的实现 | 第62-63页 |
·软件的效果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系统综合评析 | 第64页 |
·系统的不足与改进 | 第64-65页 |
·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