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带限位防护装置的隔震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

1 绪论第1-28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第9-12页
 1.2 结构隔震技术发展概述第12-22页
 1.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22-25页
 1.4 问题的提出第25-27页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7-28页
2 隔震装置的基本特性第28-38页
 2.1 隔震体系和隔震装置概要第28-30页
 2.2 天然橡胶隔震支座性能概述第30-31页
 2.3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性能概述第31-32页
 2.4 隔震器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影响第32-35页
 2.5 隔震器的限位装置第35页
 2.6 隔震结构构造第35-38页
3 基本原理及计算模型第38-55页
 3.1 结构的计算模型第38-40页
 3.2 带限位装置隔震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第40-43页
 3.3 隔震结构体系地震反应方程的建立第43-47页
 3.4 隔震结构体系自振周期、振型计算第47-48页
 3.5 结构隔减震机理及动力时程分析第48-55页
4 程序的研制与考核第55-60页
 4.1 程序编制开发第55-57页
 4.2 程序正确性考核第57-60页
5 建筑物的隔震研究第60-90页
 5.1 隔震限位防护装置试验第60-64页
 5.2 算例模型第64-69页
 5.3 隔震支座的选取第69-70页
 5.4 自振特性的分析第70-71页
 5.5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第71-73页
 5.6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结果第73-80页
 5.7 限位间隙不同对结构隔震的影响第80-84页
 5.8 限位装置刚度不同对结构隔震的影响第84-87页
 5.9 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频谱分析第87-90页
6 结论及展望第90-93页
 6.1 本文的研究成果及主要结论第90-91页
 6.2 展望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附录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石油设计院企业文化创新研究
下一篇:全数字化高性能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