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第8页
 1.2 国外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8-10页
 1.3 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10-12页
 1.4 本文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2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第14-32页
 2.1 评价指标体系第14-17页
  2.1.1 指标体系构造原则第14-15页
  2.1.2 指标体系框架第15-17页
 2.2 可持续发展评价程序和计算方法第17-22页
  2.2.1 评价程序第18-19页
  2.2.2 评价标准的选择第19页
  2.2.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9-20页
  2.2.4 评价模型和指标量化第20-22页
  2.2.5 评价的时间尺度第22页
  2.2.6 可持续发展判据第22页
 2.3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与测度第22-32页
  2.3.1 具体指标体系第22-23页
  2.3.2 指标筛选的思路和方法第23-25页
  2.3.3 结果与评价第25-32页
3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第32-44页
 3.1 人口压力指数比较及分析第32-35页
  3.1.1 人口压力指数比较第32-34页
  3.1.2 人口压力类型划分第34-35页
  3.1.3 人口压力分析第35页
 3.2 资源压力指数比较及分析第35-40页
  3.2.1 资源压力指数比较第35-39页
  3.2.2 资源压力类型划分第39页
  3.2.3 资源压力分析第39-40页
 3.3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比较及分析第40-44页
  3.3.1 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比较第40-42页
  3.3.2 生态环境压力类型划分第42页
  3.3.3 生态环境压力分析第42-44页
4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第44-58页
 4.1 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评价程序及计算方法第44-47页
  4.1.1 评价程序第44-45页
  4.1.2 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第45页
  4.1.3 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及指标权重第45-47页
  4.1.4 评价模型第47页
 4.2 重庆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第47-53页
 4.3 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类型划分第53-55页
  4.3.1 较高可持续发展潜力类型第53-54页
  4.3.2 中等可持续发展潜力类型第54-55页
  4.3.3 较低可持续发展潜力类型第55页
 4.4 重庆市与西部其它地区的差异分析第55-58页
  4.4.1 人口科教子系统第55-56页
  4.4.2 经济子系统第56页
  4.4.3 资源子系统第56-57页
  4.4.4 环境子系统第57页
  4.4.5 社会子系统第57-58页
5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第58-66页
 5.1 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第58-60页
 5.2 发展循环经济第60-61页
 5.3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第61-62页
 5.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62-65页
 5.5 严格控制人口第65-66页
6 重要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附: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航飞行学生个性特征与初教机飞行训练表现之间的关系
下一篇:GaN(0001)表面吸附小分子的密度泛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