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英文提要 | 第5-6页 |
| 1 前言 | 第6-15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泽泻的一般特征 | 第7-8页 |
| ·泽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泽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泽泻的分类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中草药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泽泻的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4页 |
| ·泽泻样品的采集 | 第15-16页 |
| ·药品、试剂与仪器 | 第16-17页 |
| ·方法 | 第17-24页 |
| ·RAPD | 第17-19页 |
| ·泽泻基因组DNA提取分离 | 第17-18页 |
| ·核酸的定量 | 第18页 |
| ·RAPD随机引物的筛选 | 第18-19页 |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19页 |
| ·PCR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19页 |
| ·成像 | 第19页 |
| ·RFLP | 第19-21页 |
| ·模板DNA的提取 | 第19页 |
| ·18S-26S rRNA片段扩增的引物设计 | 第19-20页 |
| ·PCR扩增18S-26S rRNA程序的优化 | 第20页 |
| ·PCR扩增18S-26S rRNA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0页 |
| ·18S-26SVrRNA-RFLP酶切反应 | 第20-21页 |
| ·18S-26S rRNA基因及其ITS片断的克隆 | 第21-24页 |
| ·目的片段18S-26S rDNA的PCR扩增 | 第21页 |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1-22页 |
| ·连接反应 | 第22页 |
| ·转化 | 第22-23页 |
| ·阳性转化菌的鉴定 | 第23页 |
| ·质粒的鉴定 | 第23-24页 |
| ·测序 | 第24页 |
| ·登录 | 第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 ·RAPD | 第24-27页 |
| ·核酸的定量 | 第24-25页 |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5页 |
| ·PCR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25-26页 |
| ·随机引物的筛选 | 第26-27页 |
| ·RFLP | 第27-29页 |
| ·18S-26S rDNA的扩增 | 第27-28页 |
| ·18S-26S rDNA扩增产物的酶切 | 第28-29页 |
| ·18S-26S rDNA限制性内切酶的筛选 | 第29页 |
| ·18S-26S rRNA基因及其ITS片断的克隆 | 第29-34页 |
| ·阳性鉴定结果 | 第29-31页 |
| ·测序结果 | 第31-33页 |
| ·序列登录 | 第33-34页 |
| 4 讨论 | 第34-41页 |
| ·RAPD的重复性问题 | 第34-36页 |
| ·运用RFLP的分子鉴定 | 第36-38页 |
| ·泽泻18S-26S rRNA基因及其ITS片断的克隆效率分析 | 第38-39页 |
| ·泽泻18S-26S rD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1页 |
| 5 小结 | 第41-43页 |
| 注释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附图(序列图,包括正反向序列) | 第49-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