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网络的电力线通信实现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目录 | 第4-7页 |
| CONTENTS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智能建筑 | 第11-13页 |
| ·智能家居网络 | 第13-15页 |
| ·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电力线收发器硬件设计 | 第17-25页 |
| ·LON节点在智能家居网络中的位置 | 第17-18页 |
| ·电力线收发器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电力线收发器硬件设计 | 第19-25页 |
| ·数字处理芯片 | 第20-21页 |
| ·JTAG仿真口的连接 | 第21页 |
| ·A/D和D/A转换器 | 第21-22页 |
| ·滤波部分 | 第22页 |
| ·放大电路 | 第22页 |
| ·电源模块 | 第22页 |
| ·耦合电路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电力线信道上的数字调制与解调 | 第25-38页 |
| ·电力线载波信道的传输特性 | 第25-27页 |
| ·时变性 | 第25页 |
| ·信号衰减 | 第25-26页 |
| ·干扰噪声 | 第26-27页 |
| ·相移特性 | 第27页 |
|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案 | 第27-29页 |
| ·传统的窄带通信方式 | 第27-29页 |
| ·电力线上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 第29页 |
| ·用OFDM技术实现电力线上的数字调制与解调 | 第29-38页 |
| ·OFDM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 | 第29-31页 |
| ·用OFDM实现数字调制与解调 | 第31-36页 |
| ·符号持续时间T的选择 | 第36页 |
| ·子载波数量的选择 | 第36页 |
| ·OFDM的优缺点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保护间隔与同步 | 第38-51页 |
| ·保护间隔 | 第38-43页 |
| ·帧间串扰(IFI)的消除 | 第38-39页 |
| ·码间串扰(ISI)的消除 | 第39-41页 |
| ·加入保护间隔对系统性能的改善作用 | 第41-43页 |
| ·同步 | 第43-51页 |
| ·分组检测 | 第43-48页 |
| ·符号定时 | 第48-51页 |
| 第五章 滤波器的设计 | 第51-60页 |
|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 第51-54页 |
| ·A/D转换环节之前的低通滤波 | 第51页 |
| ·D/A转换环节之后的平滑滤波 | 第51-53页 |
| ·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53-54页 |
|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第54-60页 |
|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 第54-55页 |
| ·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第55页 |
| ·用窗函数法设计低通FIR波器的步骤 | 第55-56页 |
| ·带通FIR滤波器的设计 | 第56-57页 |
| ·FIR滤波器的DSP实现 | 第57-60页 |
| 第六章 信道编码 | 第60-68页 |
| ·信道编码理论 | 第60-61页 |
| ·卷积编码 | 第61-63页 |
| ·卷积码编码器结构图 | 第61-62页 |
| ·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 | 第62页 |
| ·卷积码的生成矩阵 | 第62-63页 |
| ·卷积码的DSP实现 | 第63页 |
|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 第63-64页 |
| ·交织码 | 第64-68页 |
| ·交织器的基本原理 | 第65-66页 |
| ·块交织的实现方法 | 第66页 |
| ·块交织器的实现算法 | 第66-67页 |
| ·块交织及去交织的DSP实现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系统测试与参数分析 | 第68-71页 |
| ·电力线收发器系统软件设计 | 第68页 |
| ·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8-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7-78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附录1 卷积码和交织码的DSP实现程序 | 第80-85页 |
| 附录2 电力线收发器发送、接收数据的部分C程序 | 第85-88页 |
| 附录3 电力线收发器原理图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