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考虑组合效应的梁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引言第12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腹板开圆孔型节点的研究概况第13-14页
     ·混凝土楼板组合效应的研究概况第14-16页
     ·钢框架抗震的研究概况第16-18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2 考虑组合效应的梁腹板开圆孔节点有限元分析第20-28页
   ·概述第20页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0-22页
     ·材料和单元的选择第20-21页
     ·连接、接触和加载方式的处理第21-22页
   ·组合效应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第22-26页
     ·组合效应对临界开孔半径的影响第22-23页
     ·组合效应对节点应变分布的影响第23-24页
     ·组合效应对节点屈服荷载削弱率的影响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3 节点和框架模型的建立第28-40页
   ·概述第28页
   ·节点塑性铰模型的建立第28-31页
     ·塑性铰的定义第28-30页
     ·容许准则第30页
     ·腹板开圆孔处塑性铰的定义第30-31页
   ·框架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框架模型的选取第31页
     ·框架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框架模型的自振特性第33-38页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第33-34页
     ·框架模型的周期与频率第34-35页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框架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40-58页
   ·概述第40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理论第40-42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假定第41页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第41-42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特点第42页
   ·侧向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第42-44页
   ·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第44-46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第46-47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第47-48页
   ·算例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8-55页
     ·塑性铰的分布与发展第49-52页
     ·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结构的Pushover曲线与性能点第52-53页
     ·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结构的位移第53-55页
     ·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评估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8页
5 框架模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第58-74页
   ·概述第58页
   ·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理论第58-60页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8-59页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基本原理第59页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的塑性铰第59-60页
   ·结构阻尼的设置第60-61页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61-62页
     ·地震波的选取第61-62页
     ·地震波的调整第62页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一般步骤第62-63页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第63-64页
   ·算例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4-72页
     ·塑性铰的分布与发展第65-66页
     ·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结构的位移第66-68页
     ·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结构的地震力第68-69页
     ·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结构的刚度退化第69页
     ·阪神波和人工波作用下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的抗震性能第69-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6 塑性铰外移的影响因素第74-84页
   ·概述第74页
   ·框架模型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74-81页
     ·梁跨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74-75页
     ·柱截面尺寸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75-76页
     ·梁高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76-77页
     ·混凝土板厚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77-78页
     ·结构形式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78-80页
     ·塑性铰外移临界削弱率的理论值第80-81页
   ·节点模型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第81-83页
     ·节点塑性铰外移的影响因素第81-82页
     ·对节点模型的调整及塑性铰外移的实现第82-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结论第84-85页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作者简历第90-9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的新农村乡村意象的研究--以山东省王因镇新农村建设为例
下一篇:基于GIS技术的遗产廊道构建研究--以山西摩天岭长城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