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的新农村乡村意象的研究--以山东省王因镇新农村建设为例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8-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第11-12页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现状第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我国对乡村意象的研究第13页
     ·国外对乡村意象的研究第13-14页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对比传统乡村与新农村的差别第14-15页
     ·从环境心理学分析新农村建设乡村意象的缺失第15页
   ·研究路线与方法第15-19页
     ·研究路线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9页
2 乡村意象第19-41页
   ·乡村意象的界定第21-22页
     ·意象第21页
     ·乡村意象的内涵及其特点第21页
     ·乡村意象的分类和组成第21-22页
   ·传统乡村意象的组成第22-32页
     ·传统民居建筑实体要素第22-27页
     ·建筑空间要素:庭院与院落入口第27-29页
     ·街巷等环境要素第29-32页
   ·新农村社区的意象要素第32-41页
     ·现代化的建筑实体要素第32-35页
     ·空间要素:楼梯、单元入口第35-37页
     ·简洁形式的环境要素第37-41页
3 基于环境心理学视角的新农村乡村意象第41-60页
   ·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第41-42页
   ·认知地图与乡村意象第42-49页
     ·路径第42-46页
     ·边界第46-47页
     ·标志物第47-49页
   ·格式塔知觉理论—图底关系与乡村意象第49-52页
   ·唤醒理论与乡村意象第52-56页
     ·街道尺寸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第52-54页
     ·环境特点与唤醒水平的关系第54-56页
   ·领域、私密性与乡村意象第56-60页
     ·领域第56-58页
     ·私密性第58-60页
4 新农村乡村意象的营造第60-69页
   ·形成易于感知的整体乡村意象体系第60-66页
   ·充分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将乡村意象和新农村建设结合第66-69页
     ·重构第66页
     ·整合第66-68页
     ·造景第68-6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主要结论第69页
   ·研究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作者简历第73-7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骨混凝土构件在地铁高架车站中的应用及力学性能分析
下一篇:考虑组合效应的梁腹板开圆孔型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