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一.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1 多(双)胚苗的研究 | 第8-14页 |
·多(双)胚苗的来源 | 第9-11页 |
·真多胚 | 第9-10页 |
·裂生多胚 | 第9页 |
·助细胞成胚 | 第9-10页 |
·反足细胞成胚 | 第10页 |
·假多胚 | 第10页 |
·不定胚 | 第10-11页 |
·多(双)胚苗的类型 | 第11页 |
·多(双)胚苗的发生频率 | 第11-12页 |
·多(双)胚苗的遗传机制 | 第12-13页 |
·多(双)胚苗的应用 | 第13-14页 |
2 利用双胚苗异倍体株系同二倍体杂交获得早稳群体的研究 | 第14-19页 |
·早稳型水稻的细胞学和胚胎学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异倍体株系同二倍体杂交早世代稳定性分析 | 第16页 |
·早稳型水稻早代稳定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3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二. 材料和方法 | 第21-24页 |
1 材料及来源 | 第21页 |
2 方法 | 第21-24页 |
·田间试验及考种 | 第21-22页 |
·倍性鉴定 | 第22页 |
·水稻根尖取材 | 第22页 |
·压片 | 第22页 |
·观察和照相 | 第22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22-24页 |
·叶片总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23-24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1 双胚苗的田间表现 | 第24页 |
2 双胚苗的倍性鉴定 | 第24页 |
3 双胚苗的SSR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4 不同株系双胚苗SSR比较 | 第26页 |
5 2N×2N,3N×2N F_1群体的获得及其真实性检测 | 第26-28页 |
·3N×2N F_1群体的获得及其真实性检测 | 第26-28页 |
·2N×2N F_1群体的构建 | 第28页 |
6 2N×2N,3N×2N F_2群体的稳定性分析 | 第28-30页 |
·2N×2N,3N×2N F_2群体的田间考种及统计分析 | 第28-30页 |
·3N×2N F_2群体的SSR分析 | 第30页 |
7 F3群体的构建及其微卫星标记分析 | 第30-33页 |
四. 讨论 | 第33-37页 |
1 双胚苗3N与2N植株的微卫星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2 早世代稳定现象出现条件的探讨 | 第34页 |
3 双胚苗同后代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4 3N×2NF_2,F_3分离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