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传统行车调度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7页 |
1.3.1 国外列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系统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3.2 国内外列车调整自动化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7页 |
1.4 存在问题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3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列车运行调整模型的研究 | 第19-31页 |
2.1 列车运行调整概述 | 第19-22页 |
2.1.1 列车运行调整自动化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2.1.2 列车运行调整自动化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2.1.3 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 第21-22页 |
2.2 路网描述 | 第22-25页 |
2.2.1 已知条件 | 第22-23页 |
2.2.2 结构抽象描述 | 第23-25页 |
2.3 模型构造 | 第25-31页 |
2.3.1 约束条件 | 第26-30页 |
2.3.2 目标函数 | 第30-31页 |
第3章 列车运行调整计算方法研究 | 第31-41页 |
3.1 区间线路及到发线占用表模型 | 第32-34页 |
3.2 约束条件的满足 | 第34-36页 |
3.3 禁忌搜索算法 | 第36-41页 |
3.3.1 局部搜索算法 | 第37页 |
3.3.2 禁忌搜索算法的技术问题 | 第37-41页 |
第4章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41-56页 |
4.1 分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 第41-46页 |
4.1.1 分局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 | 第42页 |
4.1.2 分局调度系统在TMIS中的位置 | 第42-43页 |
4.1.3 分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 | 第43-44页 |
4.1.4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4-46页 |
4.1.5 系统软、硬件资源配置 | 第46页 |
4.2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 | 第46-49页 |
4.2.1 列车运行调整工作简述 | 第46-47页 |
4.2.2 列车运行调整工作流程 | 第47页 |
4.2.3 列车运行调整数据流程 | 第47-49页 |
4.3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的总体目标 | 第49-54页 |
4.3.1 功能目标 | 第49-51页 |
4.3.2 性能目标 | 第51页 |
4.3.3 安全目标 | 第51-52页 |
4.3.4 信息共享目标 | 第52-54页 |
4.4 系统总体解决方案 | 第54-56页 |
4.4.1 用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有规律性的工作 | 第54页 |
4.4.2 用网络代替图表和电话交换信息的方式 | 第54-56页 |
第5章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软件实现 | 第56-76页 |
5.1 面向对象(OOP)程序设计方法优点 | 第56-57页 |
5.2 Java编程概述 | 第57-60页 |
5.2.1 Java介绍 | 第57-60页 |
5.2.2 VisualAge for Java简介 | 第60页 |
5.3 数据库系统oracle8i简介及使用情况 | 第60-62页 |
5.4 计划调整涉及对象描述和数据结构 | 第62-76页 |
5.4.1 自动调整系统中的基本对象 | 第62-73页 |
5.4.2 基本对象间的联系 | 第73-75页 |
5.4.3 运行图与基本对象的关系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