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外部设备论文--接口装置、插件论文

USB总线技术在虚拟仪器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4页
目录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一、 研究背景第7-11页
  1.1 虚拟仪器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第7-8页
  1.2 虚拟仪器的分类第8-10页
  1.3 USB总线技术发展过程及现状第10-11页
  1.4 USB总线技术在虚拟仪器中的应用第11页
 二、 研究的内容第11-12页
  2.1 虚拟仪器软硬件组成第11-12页
   2.1.1 虚拟仪器硬件组成第12页
   2.1.2 虚拟仪器软件组成第12页
 三、 课题的目的、意义第12-15页
  3.1 虚拟仪器研究的必要性第12-13页
  3.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5页
第二章 USB总线技术第15-32页
 一、 USB总线技术背景第15-16页
 二、 USB总线协议第16-32页
  2.1 总线拓扑结构第16-17页
  2.2 USB的物理层第17页
  2.3 USB设备第17-20页
   2.3.1 HUB第18-19页
   2.3.2 即插即用第19页
   2.3.3 设备的电源第19-20页
   2.3.4 设备的挂起第20页
  2.4 USB主机第20页
  2.5 USB数据流第20-24页
  2.6 USB总线协议第24-32页
   2.6.1 域的类型第24-25页
   2.6.2 包的类型第25-26页
   2.6.3 总线操作的格式第26-29页
   2.6.4 数据触发同步与测试第29-30页
   2.6.5 低速操作第30-31页
   2.6.6 错误检验与恢复第31-32页
第三章 硬件设计第32-49页
 3.1 硬件整体设计第32页
 3.2 信号调理部分第32-33页
 3.3 数据采集部分第33-41页
  3.3.1 模数转换器—TLV1562第33-34页
  3.3.2 DSP—TMS320VC5402第34-41页
  3.3.3 C5402与TLV1562的连接方式第41页
  3.3.4 数据采集程序流程图第41页
 3.4 数据传输总线第41-49页
  3.4.1 CY7C64613简介第41-43页
  3.4.2 GPIF简介及组成第43-45页
  3.4.3 GPIF与HPI接口的连接方式第45页
  3.4.4 GPIF的编程第45-46页
  3.4.5 GPIF与HPI口通讯程序第46-49页
第四章 软件设计第49-68页
 4.1 软件整体设计第49页
 4.2 客户驱动程序第49-59页
  4.2.1 WDM驱动程序和I/O子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第49-52页
  4.2.2 分层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即插即用设备栈第52-54页
  4.2.3 WDM驱动程序的结构及主要例程第54-56页
  4.2.4 USB通信模型第56-57页
  4.2.5 IO控制代码IOCTLs第57-59页
 4.3 DLL动态链接库第59-63页
  4.3.1 DLL基本概念第59-60页
  4.3.2 导入与导出匹配第60-61页
  4.3.3 客户程序定位DLL第61页
  4.3.4 动态链接库的函数接口第61-63页
 4.4 LabWindows/CVI第63-68页
  4.4.1 LabWindows/CVI简介第63页
  4.4.2 LabWindows/CVI程序的一般结构第63-65页
  4.4.3 应用程序界面设计第65-66页
  4.4.4 LabWindows/CVI对外模块的支持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68-72页
 5.1 开发系统构架第68页
 5.2 系统Bootloader设计第68-69页
 5.3 实验结果第69-70页
 5.4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铅锌矿渣中重金属耐受细菌的进化生态特征研究
下一篇:食线虫真菌侵染性胞外蛋白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