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重力对稀燃弱湍流预混V形火焰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目录第7-11页
符号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9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4-16页
 1-2 微重力燃烧实验第16-19页
  1-2-1 微重力燃烧实验简介第16-17页
  1-2-2 微重力燃烧实验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进展第17-19页
 1-3 关于重力影响湍流预混火焰研究的进展第19-27页
  1-3-1 概述第19页
  1-3-2 重力对预混气体可燃极限的影响第19-21页
  1-3-3 重力对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的影响第21-25页
   1-3-3-1 概述第21-22页
   1-3-3-2 伴随气体膨胀效应的重力影响第22页
   1-3-3-3 伴随扩散-热效应的重力影响第22-24页
   1-3-3-4 重力、气体膨胀、扩散-热效应对火焰不稳定性的综合影响第24-25页
  1-3-4 重力对湍流预混火焰的影响第25-27页
 1-4 论文研究内容简介第27-29页
第二章 V形火焰的物理模型第29-41页
 2-1 预混V形火焰简介第29-30页
 2-2 火焰所受的扰动与网格湍流的性质第30-32页
 2-3 火焰的结构第32-34页
 2-4 V形火焰的流场第34-39页
  2-4-1 概述第34页
  2-4-2 冷态流场第34-37页
  2-4-3 火焰流场第37-39页
 2-5 V形火焰中可能存在的重力影响第39-41页
第三章 重力对火焰皱褶的影响第41-87页
 3-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41页
 3-2 利用落塔实验在正常重力和微重力下探测火焰皱褶第41-51页
  3-2-1 落塔微重力设施第41-43页
  3-2-2 落舱第43-45页
  3-2-3 燃烧装置第45-46页
  3-2-4 用OH-PLIF方法探测预混V形火焰锋面第46-49页
   3-2-4-1 基本原理第46-48页
   3-2-4-2 OH-PLIF测量装置第48-49页
  3-2-5 实验过程第49-50页
  3-2-6 实验结果第50-51页
 3-3 OH-PLIF图像的处理第51-56页
  3-3-1 图像处理的任务第51页
  3-3-2 基本概念第51-54页
   3-3-2-1 反应度c和平均反应度(?)第51-53页
   3-3-2-2 火焰锋面密度∑第53-54页
  3-3-3 图像处理的过程第54-56页
 3-4 对落塔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56-79页
  3-4-1 火焰刷的特征和重力的影响第56-74页
   3-4-1-1 概述第56-57页
   3-4-1-2 火焰刷的特征第57-65页
   3-4-1-3 重力对火焰刷的影响第65-74页
  3-4-2 火焰锋面密度的特征和重力的影响第74-78页
   3-4-2-1 概述第74-75页
   3-4-2-2 预混V形火焰锋面密度的特征第75-78页
   3-4-2-3 重力对火焰锋面密度分布的影响第78页
  3-4-3 重力对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第78-79页
 3-5 用纹影法观测火焰锋面附近的流动第79-84页
  3-5-1 概述第79-80页
  3-5-2 纹影法观测火焰的基本原理第80-83页
  3-5-3 观测结果和讨论第83-84页
 3-6 利用高空气球微重力实验观测V形火焰第84-87页
  3-6-1 概述第84-85页
  3-6-2 实验简介第85-86页
  3-6-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86-87页
第四章 对V形火焰流场中重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第87-117页
 4-1 概述第87-88页
 4-2 计算方法第88-102页
  4-2-1 控制方程的基本形式第88-89页
  4-2-2 简化V形火焰物理模型的假设第89-91页
  4-2-3 建立湍流守恒方程的基本原理第91-93页
  4-2-4 湍流模型和燃烧模型第93-96页
   4-2-4-1 湍流模型第93-95页
   4-2-4-2 燃烧模型第95-96页
  4-2-5 求解V形火焰的控制方程第96-98页
  4-2-6 数值求解方法第98-102页
   4-2-6-1 计算域和网格划分第98-99页
   4-2-6-2 离散化方程第99-101页
   4-2-6-3 边界条件第101页
   4-2-6-4 数值求解方法第101-102页
 4-3 计算结果和讨论第102-117页
  4-3-1 对计算结果的评估第102-110页
   4-3-1-1 概述第102页
   4-3-1-2 冷态流场第102-106页
   4-3-1-3 火焰流场第106-109页
   4-3-1-4 对计算结果的评价第109-110页
  4-3-2 重力对V形火焰流场的影响第110-117页
   4-3-2-1 进入微重力状态后火焰流场的变化第110-112页
   4-3-2-2 重力影响与来流速度以及火焰放热的关系第112-116页
   4-3-2-3 对火焰中重力效应的理解第116-117页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第117-120页
 5-1 结论第117-118页
 5-2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第118-120页
附录一 实验中火焰的参数第120-122页
附录二 燃烧器和湍流网格的结构和尺寸第122-124页
附录三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参数和实验工况的流量第124-125页
附录四 落塔实验的点火和火焰熄灭程序第125-127页
附录五 实验过程中甲烷和空气的流量及舱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第127-138页
附录六 火焰的OH-PLIF图像第138-147页
附录七 根据OH-PLIF图像计算S_T/S_L的两种方法的等价性第147-149页
附录八 高空气球微重力实验指令和控制程序流程图第149-150页
附录九 高空气球实验中拍摄的V形火焰照片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励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下一篇:弯曲叶片透平叶栅和单级轴流风机气动特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