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7页 |
一、 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 | 第7-15页 |
(一)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 | 第7-9页 |
1. 计划体制下的三级式社会阶层结构 | 第7-8页 |
2. 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历史前提 | 第8-9页 |
(二)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状况 | 第9-15页 |
1. 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十大阶层 | 第9-11页 |
2. 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分析 | 第11-15页 |
二、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的冲击与挑战 | 第15-23页 |
(一)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社会基础的冲击 | 第15-21页 |
1. 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分化冲击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 第15-17页 |
2. 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激化影响了执政党的群众基础 | 第17-18页 |
3. 社会意识多元侵蚀了执政党的思想基础,执政党政治权威受到挑战 | 第18-19页 |
4. 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影响了执政党的政策绩效,降低了党的社会影响力 | 第19-21页 |
(二)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社会整合方式的挑战 | 第21-23页 |
1. 单位体制是传统体制下执政党整合社会的基石 | 第21-22页 |
2. 社会阶层分化、单位体制的解构动摇了执政党社会整合的基础 | 第22-23页 |
三、 加强执政党对阶层分化的社会整合 | 第23-37页 |
(一) 制定公平的社会政策,培育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 第23-27页 |
1.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需要执政党运用社会政策去催生 | 第24-26页 |
2. 执政党在推动合理社会阶层结构构建中的社会政策选择 | 第26-27页 |
(二)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 第27-31页 |
1. 科学理解执政党阶级基础的新内涵,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 第27-29页 |
2. 正确把握执政党群众基础的新变化,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 第29-31页 |
(三) 规范利益表达,构建新型整合机制 | 第31-37页 |
1. 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发挥执政党的利益集约功能 | 第32-34页 |
2. 重构执政党整合社会的有效机制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