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磁集成技术简介 | 第8-9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磁集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平面化技术 | 第12-14页 |
| ·薄膜磁件 | 第12页 |
| ·厚膜磁件 | 第12-13页 |
| ·印制电路板型(PCB 型)磁件 | 第13-14页 |
| 2 磁集成技术简介 | 第14-21页 |
| ·不改变磁芯结构的磁件集成 | 第14-18页 |
| ·非解耦集成 | 第14-18页 |
| ·电感与电感集成 | 第14-16页 |
| ·电感与变压器集成 | 第16-18页 |
| ·一类特殊的磁集成方法-解耦集成 | 第18-20页 |
| ·改变磁芯结构的磁件集成 | 第20-21页 |
| 3 阵列式平面集成磁件原理 | 第21-26页 |
| ·APIM 提出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 ·APIM 的耦合度分析 | 第22-26页 |
| ·APIM 耦合系数可调节集成原理 | 第23-26页 |
| 4 磁路-电路对偶变换法 | 第26-45页 |
| ·磁路-电路对偶变换法简介 | 第26-28页 |
| ·磁路―电路对偶变换法对集成磁件的建模 | 第28-34页 |
| ·集成磁件的分析与建模 | 第28-29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9-32页 |
| ·集成磁件在件在交错并联 Buck 变换器中的应用与仿真 | 第32-34页 |
| ·磁路―电路对偶变换法对阵列式集成磁件的建模 | 第34-42页 |
| ·无气隙可改变耦合度阵列式集成磁件原理 | 第34-37页 |
| ·阵列式集成磁件与传统开气隙调整耦合度集成磁件比较 | 第37-39页 |
| ·磁路―电路对偶变换法对阵列式集成磁件的建模 | 第39-40页 |
| ·阵列式集成磁件在交错并联 Buck 变换器中的应用与仿真 | 第40-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 ·磁件等效电路的通用模型 | 第42-45页 |
| 5 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45-62页 |
| ·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45-47页 |
| ·回转器-电容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 | 第47-48页 |
| ·回转器 | 第47页 |
| ·磁导与电容的类比 | 第47-48页 |
| ·铁芯基本磁化曲线的模拟 | 第48-52页 |
| ·饱和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 ·饱和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0-52页 |
| ·铁芯磁滞回线的模拟 | 第52-55页 |
| ·铁芯磁滞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 ·非线性磁滞模型的提出 | 第52-54页 |
| ·非线性磁滞电阻的参数确定 | 第54-55页 |
| ·漏感的模拟 | 第55-56页 |
| ·集成磁件的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56-59页 |
| ·集成磁件的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56-58页 |
| ·集成磁件的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在buck 变换器中的仿真 | 第58-59页 |
| ·阵列式集成磁件的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59-60页 |
| ·阵列式集成磁件的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 | 第59页 |
| ·阵列式集成磁件的回转器-电容等效电路模型的仿真 | 第59-60页 |
| ·两种等效电路模型的比较 | 第60-62页 |
| 6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