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托宾Q值的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绪论 | 第17-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研究的结构与研究框架 | 第23-25页 |
1 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界定 | 第25-38页 |
·企业社会绩效有关概念比较 | 第25-30页 |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 第25-27页 |
·社会响应与社会绩效 | 第27-30页 |
·韩国企业的社会绩效的评价 | 第30-34页 |
·经济正义指数的评价模式 | 第30-33页 |
·经济正义指数的优点 | 第33-34页 |
·企业的财务绩效 | 第34-38页 |
·基于会计的绩效 | 第35-36页 |
·基于市场的绩效 | 第36-38页 |
2 文献回顾 | 第38-59页 |
·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理论研究 | 第38-42页 |
·股东中心经营理论 | 第39-40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40-42页 |
·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的研究 | 第42-45页 |
·社会贡献活动指标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的研究 | 第45-47页 |
·部分指标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的研究 | 第47-49页 |
·全部社会绩效指标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的研究 | 第49-55页 |
·现有文献的评述 | 第55-59页 |
3 变量的选择及基础统计分析 | 第59-80页 |
·研究期间的界定和样本企业的选择 | 第59-61页 |
·研究期间的界定 | 第59-60页 |
·样本企业的选择 | 第60-61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61-71页 |
·构建企业价值模型的变量选定及定义 | 第61-67页 |
·构建企业社会绩效模型的变量选定及定义 | 第67-71页 |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第71-80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71-72页 |
·相关分析 | 第72-80页 |
4 横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80-99页 |
·企业价值模型 | 第81-91页 |
·假设的设定和模型的设计 | 第81-82页 |
·2001年-2005年的分析 | 第82-89页 |
·企业价值模型OLS回归分析的分年度比较 | 第89-91页 |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 | 第91-99页 |
·假设的设定和模型的设计 | 第91-92页 |
·2001年-2005年的分析 | 第92-97页 |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OLS回归分析的分年度比较 | 第97-99页 |
5 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99-121页 |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 | 第99-102页 |
·企业价值模型 | 第102-114页 |
·Pooled OLS 分析 | 第103-107页 |
·固定效果模型与随机效果模型的分析 | 第107-112页 |
·三种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112-114页 |
·企业社会绩效模型 | 第114-121页 |
·Pooled OLS 分析 | 第115-116页 |
·固定效果模型与随机效果模型的分析 | 第116-119页 |
·三种模型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119-121页 |
研究结论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41页 |
致谢 | 第141-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