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 第8-10页 |
·国内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的分析与动力匹配装置 | 第16-25页 |
·引言 | 第16页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22页 |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16-18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18-20页 |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 第20-22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驱动方式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动力总成选型和参数设计 | 第25-40页 |
·引言 | 第25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匹配总成选型 | 第25-32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发动机选型 | 第25-26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电动机选型 | 第26-30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储能元件选型 | 第30-31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传动系统选型 | 第31-32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度设计 | 第32-34页 |
·混合度的类型 | 第32-33页 |
·混合度的定义 | 第33-34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参数匹配与性能指标 | 第34-39页 |
·整车参数与性能指标 | 第34-35页 |
·发动机功率设计 | 第35-36页 |
·电机参数设计计算 | 第36-37页 |
·电池参数设计计算 | 第37-38页 |
·传动比的选择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与性能仿真研究 | 第40-74页 |
·引言 | 第40页 |
·整车模型的建模思想与仿真基础 | 第40-43页 |
·混合动力汽车建模思想 | 第40-41页 |
·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技术 | 第41-42页 |
·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2002简介 | 第42-43页 |
·部件模型的建立 | 第43-59页 |
·控制模块 | 第44-46页 |
·整车模型 | 第46-50页 |
·发动机模型 | 第50-54页 |
·电机模型 | 第54-56页 |
·电池模型 | 第56-59页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的确定 | 第59-67页 |
·部件参数匹配 | 第59-61页 |
·部件参数优化 | 第61-67页 |
·混合动力系统整车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67-73页 |
·UDDS循环工况的介绍 | 第67页 |
·基于UDDS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 | 第67-70页 |
·动力性分析 | 第70-71页 |
·经济性能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 第74-93页 |
·引言 | 第74页 |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概述 | 第74-78页 |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方法 | 第75-76页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方法 | 第76-78页 |
·模糊控制理论 | 第78-80页 |
·模糊控制理论以及特点 | 第78-79页 |
·模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79-80页 |
·基于SOC模糊二次校正的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 第80-86页 |
·模糊优化控制策略设计 | 第81页 |
·输入输出和隶属度函数 | 第81-83页 |
·SOC模糊二次校正控制器的设计 | 第83-85页 |
·SOC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的实现 | 第85-86页 |
·不同工况下模糊控制策略分析 | 第86-92页 |
·动力性分析 | 第90-91页 |
·经济性分析 | 第91-92页 |
·本章小节 | 第92-9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6页 |
·总结 | 第93-94页 |
·创新点 | 第94页 |
·展望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