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鳞翅目害虫论文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龄期、季节及地方变化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害虫抗药性及其监测研究进展第12-18页
   ·害虫抗药性的定义第12页
   ·害虫抗药性的发生概况第12-13页
   ·害虫抗药性的发生机理第13-16页
     ·行为抗性第13-14页
     ·穿透速率的降低第14页
     ·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第14-16页
   ·害虫抗药性的监测第16-18页
     ·害虫抗药性的常规检测第16-18页
     ·害虫抗药性的分子监测第18页
 2 小菜蛾抗药性及其监测研究进展第18-22页
   ·小菜蛾的发生与为害第18-19页
     ·小菜蛾的生活习性第18-19页
     ·小菜蛾的为害第19页
   ·小菜蛾的防治第19-21页
   ·小菜蛾抗药性的发生概况第21页
   ·小菜蛾抗药性的监测第21-22页
 3 本研究目的第22-23页
第2章 小菜蛾击倒抗性分子监测方法的建立第23-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33页
   ·试剂与药品第23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3页
   ·缓冲液的配制第23-24页
   ·寄主植物的栽培第24页
   ·小菜蛾的饲养第24-25页
   ·小菜蛾 DNA 的提取第25页
   ·DNA 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Na~+通道突变位点的 PASA 检测第26-30页
     ·引物设计第26页
     ·包含突变位点 Na~+通道 DNA 片段(IIS4-IIS56)的扩增第26-27页
     ·突变位点 T929I 的检测第27-28页
     ·突变位点 L1014F 的检测第28-29页
     ·Taq DNA 聚合酶对 PASA 检测结果的影响第29-30页
   ·DNA 测序法第30-33页
     ·引物设计第30页
     ·突变位点 T929I 和 M918T 的检测第30-31页
     ·突变位点 L1014F 的检测第31-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44页
   ·小菜蛾 DNA 的提取与含量第33页
   ·突变位点的 PASA 检测第33-35页
     ·Na~+通道(IIS4-S56)DNA 片段 PCR 产物的凝胶电泳第33页
     ·突变位点 T929I 的检测第33-34页
     ·突变位点 L1014F 的检测第34-35页
     ·Taq DNA 聚合酶对 PASA 法的影响第35页
   ·DNA 测序法第35-44页
     ·引物设计第35-36页
     ·突变位点 T929I 和 M918T 的检测第36-40页
     ·突变位点 L1014F 的检测第40-44页
 3 讨论第44-46页
   ·小菜蛾的饲养第44页
   ·小菜蛾 DNA 的提取第44-45页
   ·突变位点的 PASA 法检测第45页
   ·DNA 测序法的优点第45-46页
第3章 击倒抗性对小菜蛾 4 龄幼虫氰戊菊酯敏感性的影响第46-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试剂与药品第46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6页
   ·氰戊菊酯系列浓度药液的配制第46-47页
   ·供试虫源第47页
   ·氰戊菊酯对小菜蛾 4 龄幼虫毒力测定第47页
   ·抗性基因的检测第47页
   ·数据统计第47-48页
     ·统计指标第47页
     ·统计工具第47-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氰戊菊酯对小菜蛾 4 龄的毒力第48页
   ·击倒抗性基因对小菜蛾 4 龄幼虫氰戊菊酯敏感性的影响第48-49页
 3 讨论第49-51页
第4章 龄期、季节对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影响第51-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试剂与药品第51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1页
   ·龄期对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影响第51-52页
   ·季节对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影响第52页
   ·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的检测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龄期对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影响第52-53页
   ·季节对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影响第53-54页
 3 讨论第54-56页
第5章 不同地区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检测第56-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试剂与药品第56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6页
   ·供试虫源第56-57页
   ·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频率的检测第57页
   ·数据统计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59页
 3 讨论第59-60页
第6章 讨论与结论第60-63页
 1 讨论第60-62页
   ·害虫击倒抗性的发生机理第60-61页
   ·击倒抗性基因分子检测方法的比较第61页
   ·击倒抗性基因频率对小菜蛾菊酯类农药敏感性的影响第61-62页
 2 结论第62-63页
   ·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的检测第62页
   ·小菜蛾击倒抗性基因型组成第62页
   ·抗性基因对小菜蛾氰戊菊酯敏感性的影响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性差异及其相关基因的分析
下一篇:小菜蛾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其与抗性适合度变化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