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凡例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的演变(上) | 第15-47页 |
第一节 民事契约格式的初创时期(西周—隋) | 第15-25页 |
一、两汉之前古代社会的民事契约格式 | 第15-19页 |
二、魏晋之后的契文格式发展 | 第19-25页 |
第二节 民事契约格式的稳定时期(隋唐宋元) | 第25-47页 |
一、投状申碟制度凸现国家对契约的控制 | 第25-32页 |
二、立账问亲习惯的形成 | 第32-35页 |
三、“标准契约”出现和契式的民间流行 | 第35-47页 |
第二章 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的演变(下) | 第47-96页 |
第一节 土地租佃和买卖契约格式 | 第47-70页 |
一、永佃权的产生和“一田两主”之上的地权分化 | 第48-57页 |
二、土地买卖契约的变化:活卖和绝卖 | 第57-70页 |
第二节 分家析产契约 | 第70-83页 |
一、分书 | 第70-81页 |
二、批契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婚嫁契约 | 第83-96页 |
一、女子婚契 | 第83-92页 |
二、入赘文书 | 第92-96页 |
第三章 民事立契习惯成因考察 | 第96-117页 |
第一节 民事契约的内在功能 | 第96-105页 |
第二节 民事立契习惯的外部成因:西州个案研究 | 第105-117页 |
一、地理因素:法律适用障碍 | 第106-111页 |
二、现实需求:民事立契习惯适用的内在动力 | 第111-114页 |
三、商品交易:民事立契习惯盛行的依托和动力 | 第114-117页 |
第四章 契约当事人 | 第117-139页 |
第一节 出契人 | 第117-128页 |
一、庄仆(佃仆)出契 | 第117-122页 |
二、女子单独立契 | 第122-124页 |
三、“同书” | 第124-128页 |
第二节 受契人 | 第128-139页 |
一、宗人 | 第128-135页 |
二、农村的商人 | 第135-139页 |
第五章 成契理由 | 第139-152页 |
第一节 成契理由的发展及其种类 | 第139-145页 |
一、成契理由的定型化过程 | 第139-143页 |
二、成契理由的种类 | 第143-145页 |
第二节 成契理由的特征 | 第145-152页 |
一、成契理由的统一化 | 第145-148页 |
二、成契理由的“救助性” | 第148-152页 |
第六章 中人 | 第152-171页 |
第一节 中人的称谓和职能 | 第152-158页 |
一、中人的称谓演变 | 第152-154页 |
二、中人的职能 | 第154-158页 |
第二节 中人的身份 | 第158-171页 |
一、中人的种类 | 第159-162页 |
二、中人的人格化特征 | 第162-171页 |
第七章 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的承继 | 第171-207页 |
第一节 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的近代沿用 | 第171-187页 |
一、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的变革 | 第171-175页 |
二、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的沿用 | 第175-187页 |
第二节 传统契约格式的当代农村遗存 | 第187-207页 |
一、传统契约立契习惯的适用 | 第187-199页 |
二、传统民事契约习惯的当代适用环境考察 | 第199-207页 |
契约索引 | 第207-209页 |
参考文献 | 第209-219页 |
后记 | 第219-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