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违约方解除权理论和司法现状 | 第10-19页 |
第一节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一、违约方解除合同的实务 | 第10-11页 |
二、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三、合同解除后的赔偿问题 | 第12-14页 |
四、外国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理论简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合同解除权的法定事由 | 第15-17页 |
一、法定合同解除权的适用 | 第15页 |
二、关于预期违约解除权的法定事由 | 第15-16页 |
三、关于根本违约解除权的法定事由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违约情况下守约方的合同解除权 | 第17-19页 |
一、《合同法》第94条对解除合同主体的限定 | 第17-18页 |
二、合同法对违约方解除合同的预留空间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违约方合同解除权 | 第19-2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的效率违约制度 | 第19-23页 |
一、效率违约的概述 | 第19-20页 |
二、效率违约不属于恶意违约 | 第20-21页 |
三、效率违约反映了合同历史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21页 |
四、效率违约凸显法律效率价值,弥补纯法律分析方法不足 | 第21-22页 |
五、效率违约为替代履行的价值提供了有力论证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德国给付不能制度下违约方的合同解除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违约方合同解除权可行性研究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商事合同项下的违约方合同解除权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效率违约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 第27-33页 |
一、效率违约与诚实信用 | 第27-28页 |
二、效率违约与实际履行 | 第28-29页 |
三、效率违约与预期利益赔偿 | 第29-30页 |
四、效率违约与不因违约获利原则 | 第30-31页 |
五、效率违约与给付不能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继续性合同通知终止制度 | 第33-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