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28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0-13页 |
(一) 校长权力行为失范导致教育的恶性竞争 | 第11页 |
(二) 校长权力行为失范阻滞民主和谐学校的构建 | 第11-12页 |
(三) 校长权力行为失范制约了特色学校的创建 | 第12-13页 |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第13-16页 |
(一) 理论价值 | 第13-15页 |
(二) 实践价值 | 第15-16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 校长权力 | 第16-18页 |
(二) 失范 | 第18-19页 |
(三) “社会学分析” | 第19-20页 |
四、相关研究与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一) 社会及行为失范原因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二) 对校长负责制内涵的理解 | 第22页 |
(三) 校长权力法律地位问题研究 | 第22-23页 |
(四) 国内外关于权变理论在校长领导有效性方面的应用研究 | 第23页 |
(五) 校长权力行为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 | 第23页 |
五、创新点及不足 | 第23-24页 |
(一) 创新点 | 第23-24页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24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24-28页 |
第一章 校长权力行为失范分析的理论视野 | 第28-48页 |
第一节 行为失范的社会学理论 | 第28-38页 |
一、社会失范论 | 第28-34页 |
(一) 涂尔干的失范理论 | 第28-31页 |
(二) 默顿的结构张力失范理论 | 第31-34页 |
二、社会冲突行为失范理论 | 第34-37页 |
三、社会解组论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行为失范的心理学理论 | 第38-43页 |
一、麦克威“人格——社会环境”失范论 | 第38-39页 |
二、大卫·理斯曼的“性格——社会结构”行为失范论 | 第39-41页 |
三、里奥·斯洛尔(LEO SROLE)的失范理论 | 第41-43页 |
第三节 行为失范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43-48页 |
一、研究失范问题的方法日趋多元 | 第43-44页 |
(一) 区分社会事实的起因和功能 | 第43页 |
(二) 默顿的经验主义分析法 | 第43-44页 |
二、对失范范畴的讨论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 | 第44页 |
三、行为失范的多视角解释 | 第44-45页 |
四、行为失范原因解释的多元化 | 第45-46页 |
五、行为失范的价值日渐清晰 | 第46-48页 |
第二章 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现实类型 | 第48-73页 |
第一节 规范的校长权力行为分析 | 第48-52页 |
一、探寻一般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 第48-50页 |
二、规范的校长权力资源配置的价值追求 | 第50-52页 |
第二节 基于法情理视角下的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类型分析 | 第52-73页 |
一、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的类型划分 | 第53-56页 |
二、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的“法、情、理”三维分析框架 | 第56-73页 |
(一)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合法、合理、合情 | 第57-61页 |
(二)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 | 第61-63页 |
(三)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合法、合理、不合情 | 第63-65页 |
(四)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合法、不合理、不合情 | 第65-66页 |
(五)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合法、合情、不合理 | 第66-67页 |
(六)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合理、不合法、不合情 | 第67页 |
(七)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不合法、合情、合理 | 第67-70页 |
(八) 校长权力行为表现合情、不合法、不合理 | 第70-73页 |
第三章 校长权力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73-93页 |
第一节 学校管理制度的相对滞后性 | 第74-82页 |
一、“集权型”学校管理体制的痼疾 | 第74-77页 |
(一)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管理权力划分不合理 | 第75页 |
(二) 校长权力、责任界限不清且配置不科学 | 第75-76页 |
(三) 权利缺位与非制度化生存 | 第76-77页 |
二、现行校长负责制设计的制度缺陷 | 第77-81页 |
(一) “金字塔型”的学校内部权力结构 | 第77-78页 |
(二) 学校内部党政关系界定模糊 | 第78页 |
(三) 校长权力的约束机制不科学 | 第78-81页 |
三、校长的任用和选拔制度存有弊端 | 第81-82页 |
第二节 校长权力行为的价值偏离 | 第82-86页 |
一、“技术理性”至上的价值观 | 第83-85页 |
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校长中有效传播 | 第85-86页 |
第三节 校长权力行为过于遵循情感逻辑 | 第86-93页 |
一、学校教育组织中渗透着“差序格局”式关系 | 第87-88页 |
二、学校组织中以校长为核心的关系特性 | 第88-90页 |
三、校长遵循情感逻辑分配着学校的稀缺资源 | 第90-93页 |
(一) 过于重视圈内利益导致校长权力行为失范 | 第91页 |
(二) 过于重视情感,降低学校规章制度权威 | 第91-93页 |
第四章 重塑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校长权力行为规范机制 | 第93-113页 |
第一节 重构对校长权力行为的激励机制 | 第93-98页 |
一、为何对校长权力行为进行制度激励 | 第94页 |
(一) 校长和学校自身有序化发展的需要 | 第94页 |
(二) 包括学校内部权力结构在内的教育权力结构优化的需求 | 第94页 |
二、校长权力行为与校长管理制度的互动共生关系 | 第94-96页 |
(一) 学校管理制度决定和影响着校长权力行为方式 | 第95页 |
(二) 校长的权力行为也在改变、创设和塑造着教育管理制度 | 第95-96页 |
三、对校长权力行为制度激励的实现机制 | 第96-98页 |
(一) 激励制度的人性假设分析 | 第96-97页 |
(二) 构建社会学制度主义视野下的校长权力行为的激励机制 | 第97-98页 |
第二节 构建对校长权力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 | 第98-113页 |
一、构建对校长权力行为科学制衡的运行机制 | 第98-109页 |
(一) 合理的划清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学校的职责和权限 | 第98-100页 |
(二) 构建扁平化的学校内部权力结构,以权力制约校长权力 | 第100-105页 |
(三) 以学校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制约校长权力 | 第105-107页 |
(四) 以道德制约校长权力 | 第107-109页 |
二、实现融合的多元权力主体参与的决策机制 | 第109-113页 |
(一) 权力主体多元参与决策的价值分析 | 第109-111页 |
(二) 权力主体多元参与机制构建的几点建议 | 第111-113页 |
结语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后记 | 第121-123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