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板不同连接方式沉降机理及在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无碴轨道的发展 | 第10-12页 |
·路基工后沉降的定义和组成 | 第12-13页 |
·桩顶与承台不同连接方式基础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刚性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桩顶预留净空复合桩基工作性状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桩顶预留净空复合桩基在路基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地基沉降计算与固结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预留净空室内模型试验 | 第22-39页 |
·试验概况 | 第22-28页 |
·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加载装置 | 第23-24页 |
·试验土样 | 第24-27页 |
·测试内容 | 第27-28页 |
·试验工况 | 第2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7页 |
·沉降特性分析 | 第28-29页 |
·桩土相对滑移及桩端刺入 | 第29-34页 |
·中桩轴力及侧摩阻力的变化 | 第34-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现场实测分析 | 第39-50页 |
·工程概况 | 第39-42页 |
·工程简介 | 第39页 |
·土质情况 | 第39-41页 |
·沉降控制工程措施 | 第41-42页 |
·现场实测布置方案 | 第42-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沉降-时间发展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沉降沿深度分布规律 | 第44-46页 |
·沉降沿路堤宽度分布规律对比 | 第46-47页 |
·桩、土分担荷载情况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的有限元模拟 | 第50-91页 |
·有限元理论 | 第50-60页 |
·有限单元法的发展概况 | 第50页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骤 | 第50-52页 |
·空间8 节点等参数单元 | 第52-56页 |
·非线性材料的本构方程及求解 | 第56-60页 |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第60-63页 |
·ABAQUS中的本构模型 | 第61页 |
·ABAQUS中的接触 | 第61-62页 |
·ABAQUS中的单元 | 第62-63页 |
·室内测定土层参数 | 第63-73页 |
·Cambridge 等向硬化模型原理 | 第63-69页 |
·测定内容 | 第69-70页 |
·资料整理 | 第70-72页 |
·参数汇总 | 第72-73页 |
·对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两个断面的有限元模拟 | 第73-90页 |
·模型工况 | 第73-76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6-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预留净空桩基础在路基中的应用 | 第91-101页 |
·模型工况 | 第9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1-99页 |
·地面沉降对比分析 | 第91-92页 |
·桩土应力对比分析 | 第92-95页 |
·孔压消散对比分析 | 第95-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建议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