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运输通道的基本理论 | 第16-28页 |
·运输通道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运输通道的形成和发展 | 第17-19页 |
·运输通道的分类 | 第19-24页 |
·运输通道的发展趋势 | 第24-28页 |
第3章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分析 | 第28-33页 |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的定义 | 第28页 |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特征分析 | 第28-31页 |
·公路、铁路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 第28-30页 |
·公路、铁路发展关系分析 | 第30-31页 |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配置的影响因素 | 第31-33页 |
第4章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合理配置 | 第33-48页 |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方式—路径”分担模型 | 第34-40页 |
·交通方式分担模型 | 第34-37页 |
·基于广义时间的“方式—路径”分担模型 | 第37-39页 |
·二次路径分配 | 第39-40页 |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配置适应性评价 | 第40-45页 |
·现有配置的适应性评价 | 第40-43页 |
·配置(规划)方案的适应性评价 | 第43-45页 |
·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合理配置的步骤 | 第45-48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成渝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合理配置 | 第48-65页 |
·成渝运输通道概况 | 第48-53页 |
·成渝概况 | 第48-51页 |
·成渝运输通道的范围界定 | 第51-52页 |
·成渝运输通道公路和铁路路径构成 | 第52-53页 |
·成渝运输通道公铁系统现有配置适应性分析 | 第53-56页 |
·现有配置的适应性综合评价 | 第53-56页 |
·现有配置的适应性评价结论 | 第56页 |
·成渝运输通道公铁分担预测 | 第56-60页 |
·总体思路 | 第56页 |
·成渝通道公铁系统交通需求预测 | 第56-57页 |
·成渝通道公铁系统的“方式—路径”分担预测 | 第57-60页 |
·成渝运输通道公铁系统配置(规划)方案的适应性评价 | 第60-62页 |
·成渝通道公路配置(规划)方案的适应性评价 | 第60-61页 |
·成渝通道铁路配置(规划)方案的适应性评价 | 第61-62页 |
·成渝运输通道公铁系统路径的合理配置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