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35页
   ·立题背景分析第14-18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4-17页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第17-18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第19-30页
     ·国外退耕还林概况第19-23页
     ·国内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现状第23-26页
     ·当代生态经济耦合研究第26-30页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第30-31页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1-33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论文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第32-33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二章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理论基础第35-51页
   ·关于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若干概念第35-37页
     ·系统第35页
     ·生态系统第35-36页
     ·生态系统耦合第36页
     ·退耕还林的内涵第36-37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理论第37-48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系统学理论第37-39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生态学理论第39-44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经济学理论第44-48页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和内在机制第48-50页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基本原理第48页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驱动力第48-49页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作用机制第49-50页
   ·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类型第50-51页
第三章 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第51-70页
   ·研究区概况及退耕还林现状第51-58页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第51-54页
     ·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4-56页
     ·研究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第56-58页
   ·研究方法第58-59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第59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第59页
     ·数据来源第59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第59-63页
     ·土壤减少泥沙流失量的估算方法第60-61页
     ·土壤养分损失价值的估算方法第61页
     ·减少泥沙淤积价值第61-62页
     ·减少废弃土地价值第62-63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水源涵养的影响第63-64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维持营养物质循环的分析第64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固碳释氧的影响第64-66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空气净化的影响第66-67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第67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第67-69页
     ·退耕还林还草复合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第67-68页
     ·不同植被类型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区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第70-86页
   ·研究方法第70-72页
     ·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涵义及基本过程第70-71页
     ·参与式农村评估在本研究的应用第71-72页
   ·退耕还林对粮食问题的影响第72-77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耕地面积的影响第73页
     ·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第73-76页
     ·退耕还林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76-77页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第77-79页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第77-78页
     ·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第78-79页
   ·农村劳动力分配(转移)变化情况第79-81页
   ·退耕还林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81-83页
     ·退耕还林对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第81-82页
     ·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第82-83页
   ·退耕还林对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第83-84页
     ·退耕还林前后农户的消费结构的分析第83-84页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第84页
   ·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基于能值理论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效应研究第86-104页
   ·研究方法第86-91页
     ·能值理论介绍第86-90页
     ·数据来源第90-91页
   ·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能流状况第91-92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分析第92-95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分析第95-98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主要能值指标分析第98-103页
     ·环境资源比率、工业辅助能比率与有机辅助能比率第100页
     ·能值密度、人均利用能值及人均农林畜产品能值第100-101页
     ·能值投资率第101-102页
     ·净能值产出率第102页
     ·环境负载率第102页
     ·系统稳定性系数第102页
     ·系统可持续性指数第102-103页
   ·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黄丘区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研究第104-125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模型的构建第104-107页
     ·退耕还林生态经济耦合模型构建第104-106页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的分类体系及判断标准第106-107页
   ·县域尺度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实证研究第107-115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07-109页
     ·指标变量值的获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09-111页
     ·县域尺度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第111-112页
     ·敏感度分析第112-115页
   ·小区域尺度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实证研究第115-122页
     ·建立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第116页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16-117页
     ·指标变量值的获取及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17-118页
     ·小区域不同退耕模式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第118-121页
     ·敏感度分析第121-122页
   ·小结第122-125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25-128页
   ·主要结论第125-127页
   ·讨论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作者简介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DIS数据的沙漠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腺病毒介导重组人蛋白C及人神经生长因子Beta基因在兔乳腺中高效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