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遥感技术论文--遥感技术的应用论文

基于MODIS数据的沙漠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综述第17-31页
   ·研究背景第17-24页
     ·概述第17-18页
     ·国内外沙漠化监测研究进展第18-22页
     ·选题的依据第22-24页
   ·研究意义第24-26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6-29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7-29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9-31页
第二章 研究区的概况第31-34页
   ·研究区气候特征第31-32页
   ·地貌特征第32页
   ·植被状况第32页
   ·土壤分布第32页
   ·水文水资源条件第32-34页
第三章 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4-53页
   ·中国北方沙漠化的范围及分区第34-36页
     ·湿润指数气候区划第34页
     ·干燥度气候区划第34页
     ·我国沙漠化气候区域范围第34-36页
   ·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6-53页
     ·土地沙漠化的本质及相关监测指标第36-39页
     ·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第39页
     ·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标的选择第39-42页
     ·沙漠化程度等级的划分第42页
     ·沙漠化监测指标的确定及监测精度评价第42-46页
     ·基于MODIS 影像数据的沙漠化程度指标体系的确定第46-53页
第四章 遥感影像数据的选择与预处理技术研究第53-59页
   ·遥感影像数据的选择第53-54页
   ·MODIS 影像时相的选择第54-55页
   ·辐射校正第55页
   ·bow-tie 处理第55页
   ·几何校正第55-57页
   ·数据库的建设第57-59页
第五章 基于MODIS 影像数据的沙漠化监测指标遥感反演技术研究第59-101页
   ·陆地表面温度(LST)第59-70页
     ·研究方法第59-63页
     ·数据第63-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讨论第67-68页
     ·结论第68页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地表温度的反演及分布特征第68-70页
   ·土壤水分(WET)第70-78页
     ·基于MODIS 数据监测沙漠化地区土壤湿度算法第71-73页
     ·数据第73-74页
     ·结果分析第74-76页
     ·讨论和结论第76-77页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土壤水分的反演及分布特征第77-78页
   ·地表宽波段反照率的反演(Albedo)第78-86页
     ·反演算法第79-82页
     ·数据第82页
     ·结果和分析第82-84页
     ·结论第84页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宽波段反照率的反演及分布特征第84-86页
   ·基于 MODIS 影像数据的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模型(FVC)第86-95页
     ·研究方法第87-90页
     ·结果与分析第90-93页
     ·结论第93-94页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宽波段FVC 的反演及分布特征第94-95页
   ·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第95-98页
     ·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算法第95-96页
     ·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MSAVI 的反演及分布特征第96-98页
   ·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98-101页
第六章 沙漠化程度遥感分类方法第101-111页
   ·决策树分类第101-104页
     ·基本概念第102页
     ·分类回归树(CART)算法的原理第102-104页
     ·决策树建树的基本步骤第104页
   ·监督分类第104-106页
   ·非监督分类第106-107页
     ·Isodata 分类第106-107页
     ·K-Means 分类第107页
   ·基于误差矩阵的分类精度评价方法第107-108页
   ·分类算法的确定第108-111页
     ·不同分类算法沙漠化程度分类精度的比较第108-110页
     ·中国沙漠化程度分类第110-111页
第七章 我国北方2007 年春分和秋分沙漠化现状评价第111-119页
   ·中国北方2007 年春分沙漠化的状况第111-114页
     ·亚湿润大区第112页
     ·亚干旱大区第112-113页
     ·干旱大区第113-114页
     ·极干旱大区第114页
   ·中国北方2007 年秋分沙漠化的状况第114-119页
     ·亚湿润大区第115-116页
     ·亚干旱大区第116页
     ·干旱大区第116-117页
     ·极干旱大区第117-11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8页
附件一 指标反演算法程序包(IDL6.3)第128-139页
附件二 中国气象卫星中心(及NASA)MODIS 影像轨道速查图第139-140页
英文缩略词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公藤多甙纳米乳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生态系统耦合效应研究--以安塞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