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牧草品种适应性与光强和CO2响应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3-14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4页 |
·引进美国草种的依据 | 第14-16页 |
·引种的基础理论 | 第14-15页 |
·引进美国草种的依据 | 第15-16页 |
·牧草引种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国内引种牧草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国外牧草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引进牧草品种的适应性评价 | 第21-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分析方法及灰色系统的建立 | 第22页 |
·指标的测定 | 第22-2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参考品种的构建 | 第23-24页 |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24-25页 |
·求关联系数 | 第25页 |
·灰色综合评判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页 |
·讨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牧草品种耐盐性研究 | 第27-39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与设计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出苗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第34-36页 |
·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牧草的抗盐性 | 第36-37页 |
·牧草抗盐性小结 | 第37-39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 第37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叶片含水量影响 | 第37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叶绿素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第38页 |
·试验草种抗盐性综合评价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牧草品种的光响应和CO_2响应研究 | 第39-52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0页 |
·不同牧草品种光合作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植物光合作用对CO_2 浓度变化的响应 | 第41-45页 |
·植物光合作用对光强变化的响应 | 第45-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牧草适应性评价 | 第52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 第52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叶片含水量影响 | 第52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盐分浓度对牧草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第53页 |
·牧草耐盐性综合评价 | 第53页 |
·牧草的光响应特征 | 第53页 |
·牧草的CO_2 响应特征 | 第53-54页 |
·光响应数据拟合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