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30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 第9-18页 |
·小麦抗白粉病主效基因 | 第9-17页 |
·小麦抗白粉病微效基因 | 第17-18页 |
·小麦基因定位的基本方法 | 第18-26页 |
·利用小麦的非整倍体进行基因定位 | 第19页 |
·利用蛋白质同工酶电泳分析的方法进行基因定位 | 第19-20页 |
·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进行基因定位 | 第20-26页 |
·野生二粒小麦的利用 | 第26-28页 |
·野生二粒小麦的地理分布及其生物学性状 | 第26页 |
·野生二粒小麦优良抗病基因的研究与利用 | 第26页 |
·野生二粒小麦的优异品质性状及其应用 | 第26-28页 |
·论文立论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28-30页 |
·立论依据 | 第2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抗白粉病新种质N9659的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0-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材料 | 第30页 |
·抗病性鉴定方法 | 第30页 |
·结果分析 | 第30-33页 |
·苗期白粉病发病表现 | 第30-31页 |
·N9659抗白粉病基因的缺体分析 | 第31-32页 |
·N9659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N9659抗白粉病基因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 第35-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材料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DNA检测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引物筛选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N9659抗白粉病基因的SSR标记及遗传距离计算 | 第40-44页 |
·N9659抗白粉病基因的缺四体分析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抗白粉病新种质N9659及其亲本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农艺性状分析 | 第47-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 | 第48-49页 |
·野生二粒小麦AS846及其衍生系农艺性状分析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