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面向移动设备的动态目标的光场渲染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引言第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三维视频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24页
     ·基于3D网格模型的绘制技术第19-20页
     ·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第20-23页
     ·基于模型和图像相结合的绘制技术第23-24页
   ·研究方向第24-25页
   ·论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安排第25-2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本文章节安排第26-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光场理论分析及相关应用第28-43页
   ·引言第28页
   ·光场的引入第28-32页
     ·影响光照效果的几大因素第28-29页
     ·光照模型第29-32页
   ·光场理论第32-37页
     ·光场辐射强度的物理描述第32-34页
     ·辐射强度的方向性第34-35页
     ·辐射强度对感光系统的影响第35-36页
     ·辐射强度在传输路径上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第36页
     ·辐射强度分析第36-37页
   ·光场的表示第37-42页
     ·光场的获取设备第37页
     ·4D光场数学模型第37-41页
     ·光场的应用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面向移动设备的光场渲染编解码器设计第43-53页
   ·引言第43页
   ·光场渲染的整体架构第43-44页
   ·光场的数学模型第44-48页
   ·光场渲染编码器的软件实现第48-50页
     ·光场数据采样第48-49页
     ·光场数据分解第49-50页
     ·光场数据压缩编码第50页
   ·光场渲染解码器的软件实现过程第50-52页
     ·预处理单元第50-51页
     ·动态目标光场重建过程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动态目标的三维重建第53-63页
   ·引言第53页
   ·可见外壳的定义第53-54页
   ·可见外壳的重建方法第54-55页
   ·基于隐性曲面的多边形化可见外壳计算方法第55-57页
     ·可见外壳的计算第55页
     ·算法原理第55-56页
     ·算法步骤第56-57页
     ·算法分析第57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网格主观质量比较第58-59页
     ·网格客观质量比较第59-61页
     ·运行时间比较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动态目标光场数据的获取第63-87页
   ·引言第63页
   ·光场采样的方式第63-64页
   ·光场采样的预处理第64-72页
     ·摄像机的标定过程第65-68页
       ·坐标系系统第65-67页
       ·线性摄像机模型第67页
       ·摄像机的标定第67-68页
     ·可见性计算第68-72页
   ·顶点光场采样第72-81页
     ·表面位置采样第72-74页
     ·虚拟视点的生成第74-8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1-85页
   ·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光场数据的分解和压缩第87-111页
   ·引言第87页
   ·矩阵分解理论第87-99页
   ·自适应奇异值分解算法第99-103页
   ·光场矩阵的压缩第103-110页
     ·矢量量化第103-105页
       ·VQ算法的设计第103-104页
       ·最优化标准第104页
       ·LBG矢量量化算法第104-105页
       ·VQ算法性能评价第105页
     ·S3TC算法第105-108页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108-110页
   ·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面向移动设备的光场渲染解码器的设计第111-131页
   ·引言第111页
   ·光栅渲染解码器的硬件架构第111-113页
   ·几何阶段关键算法分析第113-116页
     ·坐标系变换第113页
     ·投影变换第113-114页
     ·背向面剔除和视椎体裁剪第114-115页
     ·屏幕坐标变换第115页
     ·顶点表面纹理坐标和视点纹理坐标的计算第115-116页
   ·光栅阶段关键算法分析第116-124页
     ·半空间填充算法第117-118页
     ·ZigZag扫描方法第118-119页
     ·重心坐标插值算法第119-120页
     ·透视校正插值第120-122页
     ·纹理映射算法第122-123页
     ·算法测试第123-124页
   ·光场渲染解码器核心单元的硬件设计第124-130页
     ·纹理映射单元的FPGA实现第124-128页
       ·纹理映射单元的硬件架构第124页
       ·模块描述第124-128页
     ·硬件仿真及渲染结果第128-130页
   ·小结第130-131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31-134页
   ·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未来研究方向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区域的图像压缩方法研究
下一篇:集成图像修补技术的图像压缩框架的原理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