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疑难案件的裁判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疑难案件的界定 | 第9-21页 |
第一节 疑难案件的法律词义 | 第9-11页 |
一、中文中"疑难案件"的定位 | 第9-10页 |
二、外文中"疑难案件"的定位 | 第10页 |
三、"疑难案件"的初步理解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疑难案件的学理争议 | 第11-17页 |
一、哈特的观点 | 第12-14页 |
二、拉兹的观点 | 第14-15页 |
三、德沃金的观点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疑难案件的学理归纳 | 第17-21页 |
一、疑难案件的司法定位 | 第17-18页 |
二、疑难案件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三、疑难案件的学理分类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事实真伪不明型疑难案件 | 第21-41页 |
第一节 "事实真伪不明"的涵义 | 第21-26页 |
一、事实真伪不明的典型案例 | 第21页 |
二、事实真伪不明的涵义界定 | 第21-24页 |
三、事实真伪不明存在的原因探析 | 第24-26页 |
第二节 真伪不明型疑难案件之裁判 | 第26-32页 |
一、诉诸人之外的力量 | 第26-29页 |
二、诉诸人的智慧及理性规则 | 第29-32页 |
第三节 事实真伪不明时的证明责任分配 | 第32-41页 |
一、刑事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32-34页 |
二、民事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配 | 第34-37页 |
三、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的反省 | 第37-41页 |
第三章 规范不清型疑难案件 | 第41-60页 |
第一节 "规范不清"的涵义阐释 | 第41-44页 |
一、"规范不清"的典型案例 | 第41-42页 |
二、"规范不清"的内涵界定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规范不清型疑难案件的裁判方法 | 第44-60页 |
一、涵义不明型案件裁判方法:法律解释 | 第44-49页 |
二、规范冲突型案件的裁判方法 | 第49-54页 |
三、法律漏洞填补对于规范不清型疑难案件裁判的作用 | 第54-57页 |
四、法漏洞补充在解决规范不清型疑难案件中的作用 | 第57-60页 |
第四章 三段论不能型疑难案件 | 第60-69页 |
第一节 确定三段论的缺陷 | 第60-63页 |
一、概念法学的困境 | 第60-61页 |
二、逻辑悖论的存在 | 第61-62页 |
三、价值判断的缺失 | 第62-63页 |
四、句式转换之困难 | 第63页 |
第二节 三段论疑难案件之克服 | 第63-69页 |
一、类型思维方式的引入 | 第63-65页 |
二、司法经验的补充 | 第65-66页 |
三、法律推理转向法律论证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