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劳动关系基本理论认识 | 第9-14页 |
一、何为劳动关系 | 第9-10页 |
(一) 劳动法上的劳动 | 第9页 |
(二) 劳动关系的内涵 | 第9-10页 |
(三) 劳动关系的特征 | 第10页 |
二、劳动关系与相关法律概念辨析 | 第10-14页 |
(一) 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 | 第10-12页 |
(二) 劳动关系与劳务(雇佣)关系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理解 | 第14-18页 |
一、双重劳动关系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一) 双重劳动关系含义的理解 | 第14-15页 |
(二) 双重劳动关系的构成及特点 | 第15页 |
二、双重劳动关系的具体形态 | 第15-18页 |
(一) 下岗职工、停薪留职人员形成的双重劳动关系 | 第15-16页 |
(二) 非全日制用工形成的双重劳动关系 | 第16页 |
(三) 科技人员及新型技术行业人员形成的双重劳动关系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中外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之借鉴 | 第18-25页 |
一、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一)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在国外的发展 | 第18-19页 |
(二)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第19-20页 |
二、制约双重劳动关系的因素 | 第20-23页 |
(一) 生产力提高,市场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发生变化 | 第20-21页 |
(二) 工作时间缩短,劳动者可支配的业余时间增加 | 第21页 |
(三) 用工形式多样化,灵活用工形式大量出现 | 第21-22页 |
(四) 政府鼓励灵活就业政策的出台 | 第22-23页 |
(五) 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灵活就业被普遍接受 | 第23页 |
(六) 法律对双重劳动关系逐步认可并加以保护 | 第23页 |
三、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价值意义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重新定位思考 | 第25-34页 |
一、理论上对双重劳动关系的评述界定 | 第25-29页 |
(一) 双重劳动关系学术争论之焦点 | 第25-26页 |
(二) 对双重劳动关系的重新思考 | 第26-27页 |
(三) 双重劳动关系范围的再界定 | 第27-29页 |
二、对我国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的评价 | 第29-30页 |
(一) 我国双重劳动关系法律规定上的缺失 | 第29-30页 |
(二) 我国司法实践对双重劳动关系的引导 | 第30页 |
三、双重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30-34页 |
(一) 建立双重劳动关系告知制度 | 第30-31页 |
(二) 改革社会保险制度 | 第31-32页 |
(三) 调整劳动基准法的适用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