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儒教与犯罪控制

摘要第1-9页
绪论第9-11页
一、宗教与儒教第11-16页
 (一) 宗教第11-12页
  1. 对宗教的认识第11页
  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第11-12页
 (二) 关于儒教的宗教性第12-13页
  1. 关于儒教之争第12页
  2. 国外对儒教探讨第12-13页
  3. 儒教与儒家第13页
 (三) 儒教概况第13-16页
  1. 儒教的产生与发展第13-14页
  2. 儒教的伦理思想第14页
  3. 儒教的“中庸之道”第14-16页
二、儒教的犯罪观第16-23页
 (一) 犯罪观概述第16页
 (二) 儒教犯罪观的特征第16-17页
 (三) 儒教犯罪观的具体体现第17-19页
  1. 维护封建伦理、违者定重罪第17页
  2. 家族本位、维护宗法制度第17-18页
  3. 定罪讲人情与“论心定罪”第18-19页
 (四) 儒教的人性观第19-23页
  1. 孔子的人性观第19-20页
  2. “人性善”—孟子的人性观第20-21页
  3. “人性恶”—荀子的人性观第21页
  4. 对不同的人性观的评价第21-23页
三、儒教对犯罪成因的分析第23-27页
 (一) 犯罪成因概述第23页
 (二) 儒教对犯罪成因的几种具体观点第23-26页
  1. 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第23-24页
  2. 政治与犯罪的关系第24-25页
  3. 主观因素与犯罪的关系第25页
  4. 年龄与犯罪的关系第25页
  5. 唯成分论第25-26页
 (三) 儒教对犯罪成因的反思第26-27页
四、儒教对犯罪的控制第27-32页
 (一) 犯罪控制第27-28页
  1. 犯罪控制与社会控制第27-28页
  2. 儒教控制犯罪的理论支持第28页
 (二) 儒教控制犯罪的具体措施第28-31页
  1. 保甲、连坐-治标之策第28-29页
  2. 道德教化-治本之策第29页
  3. “中庸之道”,行为适中第29-30页
  4. 犯罪惩处的具体措施第30页
  5. 对罪犯的教育感化第30-31页
 (三) 对儒教犯罪控制理论的评价与借鉴第31-32页
五、当代中国如何利用儒教进行犯罪控制第32-37页
 (一) 当前犯罪控制的理论与控制形式分析第32-33页
  1. 当代犯罪原因以及犯罪控制理论第32页
  2. 当前犯罪控制形势的紧迫性第32-33页
 (二) 利用儒教进行犯罪控制的几点启示第33-37页
  1.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吸取儒教的有利因素第33-34页
  2. 重视道德建设,加强犯罪预防第34页
  3. 重视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第34-35页
  4. 宣传和谐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假释与社区矫正--关于我国假释社区矫正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试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