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导言 | 第9-15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四、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1章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出台的背景和发展 | 第15-25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涵义 | 第15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出台的背景 | 第15-18页 |
| ·美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 第15-16页 |
| ·博士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加剧 | 第16-18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发展阶段 | 第18-25页 |
| ·模式化发展(1993—1997) | 第18-19页 |
| ·制度化和扩展(1997—2001) | 第19-20页 |
| ·在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发展(1998—2000) | 第20-22页 |
|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1999—2002) | 第22-25页 |
| 第2章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内容和实施 | 第25-36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目标 | 第25-26页 |
| ·改变师资培训文化 | 第25页 |
| ·重新界定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范畴 | 第25页 |
| ·提高本科阶段和博士阶段的教学质量 | 第25-26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参与者 | 第26-27页 |
| ·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内容 | 第27-29页 |
| ·学分课程 | 第27页 |
| ·资格证项目 | 第27-28页 |
| ·习明纳、一般性研讨会和非正式活动 | 第28页 |
| ·在合作学校的实习活动 | 第28页 |
| ·专业学术活动 | 第28-29页 |
| ·对教育对象多样性的关注 | 第29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实施 | 第29-36页 |
| ·构建联合体 | 第29-32页 |
| ·新型的指导 | 第32-33页 |
| ·教师的核心地位 | 第33-36页 |
| 第3章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特点和作用 | 第36-42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特点 | 第36-38页 |
| ·多方合作培养 | 第37-38页 |
| ·全面的教师素养 | 第38页 |
| ·双导师制 | 第38页 |
|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的作用 | 第38-42页 |
| ·对博士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 第39页 |
| ·改革了博士生培养文化 | 第39-40页 |
| ·大学教师素质的健全和改善 | 第40-41页 |
| ·促进了类似项目的发展 | 第41-42页 |
| 第4章 美国"未来师资培训规划项目"引发的思考和启示 | 第42-47页 |
| ·增加高校教师教育的职前实践经历环节 | 第42-43页 |
| ·加大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中教学素养和技能的关注力度 | 第43-44页 |
| ·加快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进程 | 第44-45页 |
| ·设立高校教师教育专项资金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